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吳秦昌:造飛機的航空人變身植物繪畫人
公園寫生
吳秦昌在國際植物學大會畫展上
曾孝濂(左)與吳秦昌合影
吳秦昌作品《“流星雨”月季》
11月27日,在世界花卉大觀園里第十屆菊花擂臺賽現場,京城難得一見的“斗菊”場景吸引了很多專程來賞花的人,絡繹不絕的“長槍短炮”對準“萬菊競艷,菊龍欲飛”的花場。
一派興致盎然中,“手繪老人”吳秦昌坐在菊花前靜心寫生的畫面吸引了很多人駐足圍觀。
實際上,本次菊花展的主場也是他個人的一次小型畫展,經他手繪的14幅菊花畫作與現場綻放多姿的菊花相映成趣,他生動、細膩、寫真照般的畫功頻頻受到點贊。
滿頭白發的吳秦昌老人退休前是一名航空高級工程師,退休后自學素描,又在古稀之齡學習植物繪畫,把40多年看工程圖紙的透視眼力,轉換到畫紙上,練就一筆不改的功夫。他用患白內障的雙眼,從看到的朦朧世界,手繪出植物花卉660余幅,并且全部編號,做了植物科普筆記。他曾受到老畫家曾孝濂老師激勵,一路畫進國內外植物類畫展,連連摘獎。連素來不喜給人題字的陳丹青,也曾給這位“初學繪畫的老頭”寫下鼓勵的話。
陳丹青說,你不要進班,就這樣畫下去
最初怎么想到62歲開始學素描的?吳秦昌笑言,當初的學畫是源于集郵的愛好。
他收藏極限郵品,講究封片郵票郵戳內容協調一致,只要出門旅行就會收集當地的風光明信片。他記得特清楚,有一年去三清山,跑遍了景區也沒有找到印有當地風光的明信片。“我自己畫一張如何?”突然冒出的念頭促使他在一張空白普資片上畫出手繪風光圖,畫完竟然受到不少郵友的稱贊。打那開始,一年半的時間他畫了100張手繪明信片。后來他想要加強繪畫的基本功,于是嘗試練習寫生,開始畫鉛筆畫。
2007年12月15日,這個時間他記得很真切,因為著名畫家陳丹青的一句話,他堅定地踏上自學之路。“那天在國家圖書館有一場陳丹青的講座,在此之前,我只知道他名氣很大,畫了《西藏組畫》。”學畫半年的吳秦昌那時正陷入糾結:是報個班學好還是繼續自己學好?帶著這個問題他跑去聽講座。“到門口一看,好家伙,走廊里都站滿了人”。
吳秦昌從人縫里擠進去,旁邊靠墻都站得滿滿的,一直走到最前面,只有桌子前有一塊空地。 “不管了,出去寫生習慣了隨地一坐”,他心頭一熱,一屁股就坐地上了,離桌子也就一米。陳丹青先說了“今天我不給任何人簽名”的話才開始講座,“我這一輩子只有兩個畢業證,第一個是小學畢業證,第二個是中央美院的畢業證。”陳丹青的這兩句話給吳秦昌留下很深的印象。
最后的互動環節中,吳秦昌舉手提問,“我干了四十一年的飛機制造,退休有時間了想學畫。”陳丹青問現在畫過沒有?他比劃著,就這么一點點畫。“他奇怪了,什么畫有這么小的?我向他解釋,我是在明信片五厘米見方的空地兒畫一些風景圖,想把旅游、集郵、繪畫三個東西捏在一起,探索一條新路。他說你畫多少張了?我說我畫了百十張,像我這樣的新手年紀又大,我是進一個班學好,還是不進班?”實際上拋出這個問題時,此番對話令他心里已經有了答案,“你就堅持按你自己的路走下去,不要進班,你就這么畫下去好了。”陳丹青的回答讓他心里特別踏實。“陳老師,您能不能破例給我的明信片簽個名?”說完他緊張地遞過去,“他沒立刻簽,放在桌子上,主持人繼續下面的提問,可是在這個過程中他飛快地給我簽了。”讓吳秦昌沒有想到的是,“他還寫了‘丹青致敬’四個字”。講座結束,他拿著明信片飛奔到魏公村郵局蓋上3號郵戳,“在國家圖書館講的,一定要‘國家圖書館’這幾個字”。這張明信片,吳秦昌會時不時拿出來激勵自己。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吳秦昌 植物 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