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廈門市集美區幫扶和政縣:“扶貧工廠”助農增收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王睿君
今年3月13日,由和政縣吉美包袋“扶貧工廠”生產的首批特種包發車儀式,在和政縣集和興東西部協作產業孵化園舉行,1500個旅行包、1700個浪板袋、3400個健身包從這里啟程,跨越千山萬水,到達大洋彼岸的美國市場。
集和興東西部協作產業孵化園是由廈門市集美區援建、集美區屬國企杏林建發公司招商運營的東西協作產業園。產業園首期計劃建設10個扶貧工廠,目前已引進吉美包袋、廈琳鞋業、豪金服飾3家勞動密集型企業入駐并創辦“扶貧工廠”。
每天清晨,大批和政縣群眾涌入集和興東西部協作產業孵化園,對他們來說,幸福而美好的一天就此開始。
今年2月,聽鄰居說廈門的企業在離家不遠處辦了工廠,和政縣新莊鄉關灘溝村群眾劉四輩便和村里幾名婦女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前去“應聘”,沒想到這一試竟然成了。
一晃眼,時間過去了大半年,劉四輩已經完全適應了工廠的生活節奏,她也由昔日的農家婦女成功轉型為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看著手里每月按時足額領到的工資,劉四輩的心里樂開了花,她說:“我不僅能照顧老人娃娃,每月還能給家里貼補2000多元家用,這樣的好工作打著燈籠都難找。”
在和政縣,和劉四輩一樣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群眾還有很多,據統計,吉美包袋、廈琳鞋業、豪金服飾3家“扶貧工廠”累計吸納勞動力就業333人,僅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就有230人。“這些人中大部分是農村婦女,她們的成功就業將成為家庭經濟收入新的增長點,加快了貧困戶早日脫貧的步伐。”和政縣扶貧辦主任馬小虎如是說。
今年,和政縣按照“一地一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助推增收”的思路,全力推動“扶貧產業園+扶貧工廠(基地)+扶貧車間”的產業發展新布局,解決群眾增收難、致富慢等難題;廈門市集美區則按照“和政所需、集美所能、協作見效”的原則,精準對接、深化協作,為和政縣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產業支撐。
在集美區的幫扶下,和政縣大力發展“扶貧工廠”,形成了“建成一個扶貧工廠,帶動一個增收產業,實現一人穩定就業,助推一戶脫貧致富”的良性運行機制,呈現出助推群眾增收、企業增效的雙贏局面。
在引進企業之前,和政縣各級各部門早已形成共識:只有留住企業并幫助他們更好發展,才能實現貧困群眾長期穩定脫貧。“我們在省州有關優惠政策的基礎上,專門研究出臺相關方案,從財政獎補、金融支持、用地保障等方面給予‘扶貧工廠’優惠和扶持獎勵。”馬小虎介紹說,縣里積極為東部引進企業和“扶貧工廠”提供一站式受理、全程代辦的“保姆式”服務,承接企業落地,并解決已落地東部引進企業用水、用電、供暖等配套設施,保障“扶貧工廠”的正常生產。
針對農村勞動力在工廠上班缺經驗、少技術的實際,和政縣積極整合人社、扶貧等部門專項培訓資金,免費對貧困勞動力進行崗前培訓,這一做法既提高了貧困勞動力的就業技能,又保障了“扶貧工廠”的用工需求。
如今,在和政縣和廈門市集美區的共同努力下,建在家門口的“扶貧工廠”有序運營、高效運轉,它們帶動一批批群眾從貧窮走向富裕,已成為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加快脫貧致富步伐的富民產業。
關鍵詞:“扶貧工廠”助農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