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頭條 頭條

這14名扶貧干部為什么愿意長留基層當“村官”?

2019年08月07日 16:01 | 來源:陜西日報
分享到: 

2018年底,安康市鎮坪縣脫貧了。2019年4月,鎮坪縣雙坪村第一書記譚鵬主動向縣委組織部遞交申請:要求“改行”為村支書,打算長留基層。5月13日,縣委組織部批準了申請,譚鵬正式成為一名“村官”。

同一時期,宏偉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方圓、駐村工作隊隊員郭峰,前進村第一書記孔勇、駐村工作隊隊長栗少林,興隆村第一書記史俊,安坪村第一書記向欣,三壩村第一書記李國峰,竹葉村駐村工作隊隊長盧鋒,白珠村駐村工作隊隊長覃濤,新華村第一書記胡榜兵,戰斗村第一書記徐浩,桃元村第一書記賀孝成,團結村第一書記袁勝海,包括譚鵬在內一共14名扶貧干部,在鎮坪整縣脫貧后,放棄了回調縣城的機會,留在了鄉村。這14名干部大約占縣級派駐入村扶貧干部的10%。

一個縣,在初步打贏脫貧攻堅戰后,出了14名愿意長留基層的扶貧干部,人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疑問——

鎮坪位于陜西的最南端,藏在大巴山北麓,這里交通不便、土地瘠薄。2016年,鎮坪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共5739戶15946人,貧困發生率為16.16%。鎮坪的農村,基礎設施欠賬多,產業基礎薄弱,全縣脫貧任務十分艱巨。

一雙布鞋,一份深情

——百姓的幸福給了他們滿足感

三壩村第一書記李國峰一提起村里的群眾,語氣都會不一樣:“大家都喜歡找我聊天,我要是幾天沒去他們家里坐坐,他們都會打電話來問我。我們見了面都很親,這讓我很滿足。”

四年多以前,李國峰剛來村子的時候,滿足感是沒有的,孤獨感倒是差點擊垮了這個山區的漢子。

陌生的土地,質疑他的老支書,斷言他就是來走一圈就回縣上的群眾,給主動要求下村扶貧的李國峰當頭澆了一盆涼水。但有著豐富農村工作經驗的他并沒有退縮:“老百姓都是淳樸實在的人,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直接。為他們辦實事,是我融入他們的唯一辦法。”

鎮坪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普遍欠賬較多,三壩村自然也不例外。李國峰到村子后,開始彌補這個欠賬。幾年時間,他爭取資金1100萬元,筑河堤、修村道、架便民橋、實施山洪治理工程,為群眾辦了不少實事。2017年夏天,村子里的便民橋修好了,李國峰心里暢快極了:“這里以前是鐵索橋,不安全,出過人命的。村里的老百姓曾多次要求修新橋。如今,這件大事終于辦成了!”

不止李國峰,自2016年以來,在全體一線扶貧干部的努力下,鎮坪7鎮58個村還清了基礎設施的歷史欠賬。如今,鎮坪戶戶通水泥路,家家有自來水。幾年時間,鎮坪的鄉村換了新模樣。

就這樣,一條條新修的路,一座座新架的橋,一道道新筑的河堤,成為了鎮坪干部群眾心與心相連的情感紐帶。

李國峰喜歡和村里的老人拉家常,也是個重承諾的人。村民有事來找他,但凡他承諾要做的,無一例外都會辦到。

8月1日,李國峰去看望村里的貧困戶馬昌翠。這時天已入伏,得了風濕性關節炎的老人右手卻還帶著毛線手套。然而,她就是用這樣一雙手,為李國峰縫制了一雙布鞋。

看到李國峰又來了,老人高興地脫下手套、扶著拐杖走進里屋,拿出了幾雙做了一半的布鞋:“這是我給你做的鞋,那是給我兒子的。你的腳比我兒子的小。”

馬昌翠夫妻倆都已經70多歲了。原先,老兩口的房子破爛不堪,一到下雨房頂就漏,家里最小的碗都要用來接雨水。看到這種情況,李國峰承諾為他們蓋新房。2018年,根據分散安置的搬遷政策,老兩口終于可以蓋新房了。

聽到家里可以蓋新房的消息,老兩口又喜又愁。喜的是,從今往后可以住進不漏雨的房子,愁的是,兒子長年在外打工,誰來操持蓋房這等大事?

沒想到,李國峰找來了施工隊,就像蓋自家房子一樣忙前忙后幫老兩口張羅起蓋房的事。這個扶貧干部,頂了半個兒。李國峰的辛苦,老人家看在眼里,也記在了心里。房子蓋好后不久,馬昌翠為李國峰送來了自己親手縫制的一雙布鞋,李國峰很感動:“老人家眼睛不好,手又是這樣,這雙鞋不知費了她多少工夫?”

真心換真心。一雙手工縫制的布鞋,代表著老人家對扶貧干部的感激與接納。在川陜革命根據地紅軍烈士紀念館,展出著老百姓為紅軍戰士縫制的布鞋。當年,紅軍戰士將這些布鞋喚作“量天尺”,穿著它,戰士們“量”過草地,“量”過雪山,戰勝一切艱難困苦。幾十年過去了,淳樸的百姓面對真心為自己謀利益的共產黨人,依舊用一雙布鞋表達深情厚誼。而這雙布鞋,也成了李國峰克服困難,向貧困宣戰的力量之源。

時代在變,共產黨人為群眾謀幸福的初衷沒有變,群眾對共產黨人的擁戴也沒有變。

把黨的扶貧政策鋪到戶

——群眾的信任給了他們歸屬感

7月31日晚,雙坪村村支書譚鵬打開了貧困戶田成林院子里的燈,又進去拉了兩把椅子,招呼來村里考察干部工作的縣委組織部副部長楊剛坐下。楊剛問田成林:“我是縣里的,管你村的干部,要是我把譚鵬調走,你有沒有啥意見?”田成林聞言,愣住了,他慢慢將頭轉過去看著譚鵬:“我舍不得。”

譚鵬這個村支書剛剛上任兩個多月,他還是村里的第一書記。

當初,譚鵬被派去雙坪村做第一書記時,并不情愿。但當時,縣上的態度異常堅決:從后備干部中抽調最得力的人員下派到貧困村,也就是所謂的“硬抽人、抽硬人”。

就這樣,2017年12月,雙坪村這個“后進村”迎來了移民局安置股股長當第一書記。

“來了就干吧!”雖說來的時候不情愿、家里也不支持,但被硬派到扶貧戰場上的譚鵬并沒有打算敷衍了事:“既然來了,就安心干吧。以前總把黨性掛在嘴邊,來到這里才發現,黨性不是空話,而是扎根在心里的信仰。”

剛進村子的頭三四個月,譚鵬都在摸村情。他要搞清楚貧困戶的現狀和致貧原因:“黨的扶貧政策是好的,只要摸清了貧困戶的情況,再根據每一戶的情況將政策不打折扣地鋪到戶,脫貧就有保障了。”

2017年,鎮坪一線的扶貧干部,每天都要面對來村委會“鬧事”的老百姓。群眾提出的問題基本一致:我為什么不是貧困戶?我為什么不能享受這個政策?貧困戶王財民平時習慣從手機上了解各種信息,要是有什么政策自己不能享受,就要求干部拿出紅頭文件查看。

要想不被群眾問住,就必須成為精通扶貧政策的“專家”。

鎮坪的扶貧干部人手一本扶貧政策口袋書,隨身攜帶、隨時使用。2017年,縣上在口袋書上干脆直接印上了每個扶貧干部的名字。2016年以來,鎮坪加強定期學習,請“政策明白人”來給干部上課,夯實學習實效。同時,鎮坪加大了對干部掌握扶貧政策的考核力度,考核常態化、細致化。“縣上領導到村里調研時,首先考察的就是扶貧干部對政策的掌握程度。干部到縣上開會,也隨時會被點名講政策。而且,縣上還會定期組織考試,考核干部對政策的掌握程度。”鎮坪縣扶貧局局長田輝這樣說。

一戶一策,精準送政策,才能最大程度發揮扶貧政策的作用。只有讓老百姓公平公正地享受政策,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才能引導群眾改變以“鬧”維權的觀念。

村里的貧困群眾袁禹清患有肺病,常年需要吸氧,花費較大。譚鵬知道后,幫他辦理了慢性病報銷,解決了他一部分醫藥費的難題。后來,譚鵬還去縣義工協會替袁禹清申請了一臺制氧機,洗好后送到家里。當時,袁禹清感激得說不出話來,眼淚長流。

2018年7月、8月,貧困群眾劉先友給兒子治病花了三四萬元,合療報銷后,自己出了將近兩萬元。譚鵬聽說后,主動上門送政策、寫申請、查票據,最終,依靠臨時救助、大病救助等政策,為他報銷了九成以上的醫藥費。

村情摸了三四個月,送政策、辦實事也干了三四個月,譚鵬發現,自己在村子里成了受歡迎的人。老百姓喜歡給他打電話了,大事小情都愿意找他說了。他說什么,老百姓也都愿意相信了。“替有困難的群眾寫個申請、報銷個藥費對我來說是小事,可對他們來說都是大事。自己做了點小事,就能贏得群眾真心的感激和信任,這讓我特別有存在感、價值感。”就這樣,譚鵬發現,自己喜歡上了老百姓的笑臉,也喜歡上了這份新工作。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鎮坪全縣58個村,實現了村務公開。和群眾利益息息相關的高齡補助,貧困戶認定、退出,產業獎補等都會通過村民代表大會審議,結果也會被公布在村委會的公開公示欄上。群眾要是有意見,可以隨時去村委會反映。省上、市上、縣上的扶貧政策也貼在了家家戶戶的大門口。

把黨的政策曬到陽光下,讓每一個群眾公開公平公正地享受。這樣的干部、這樣的做法,贏得了群眾的信任。2019年,譚鵬動員田成林種油葵,擁有5畝田的田成林立馬種上了3畝。他說:“譚書記說話靠譜,他讓我干啥我就干啥。”

2018年年底,鎮坪整縣脫貧了。縣上開始考慮回調一批第一書記。知道這個消息后,譚鵬的第一反應是:舍不得走。“我已經是村子的一分子了,我不能走。”于是,譚鵬遞交了改任村支書的申請。

秦巴藍指蕉,一個村的希望

——親手改變家鄉面貌給了他們成就感

向欣,安坪村第一書記。2016年2月,是他開始駐村的日子。

安坪村地處偏遠,村里的大部分年輕人都在外打工謀生。全村常住人口只有105人,其中40歲以下的勞動力僅有3人。過去三年多,向欣就是帶領著這樣一群老弱婦孺脫貧致富,難度可想而知。向欣說,他夢想著有一天安坪村可以靠著這片青山綠水發展特色產業,成為一個集田園風光觀賞、農家樂接待、休閑垂釣娛樂、農副產品銷售為一體的旅游小山村。

要想脫貧致富,先得守護好身邊的綠水青山。為此,向欣積極向村民宣講生態文明理念,將縣上保護生態環境的政策覆蓋到戶。為了保護河里所剩無幾的錢魚(學名多鱗白甲魚,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向欣發動村民制定了《安坪村河道管理和環境保護村規民約》,安坪村成為全縣第一個公開禁漁的村子。“河里的生態好了,將來我們就能發展觀光業”,向欣這樣說。

群眾要脫貧,產業發展是根本。但是,該如何激發一群老弱婦孺發展產業的積極性呢?

2016年,向欣牽頭制定了《安坪村貧困戶產業發展獎補辦法》。根據《辦法》,貧困戶養豬、牛、雞、蜜蜂和種植藥材、魔芋、烤煙等經濟作物均可獲得獎補。每頭豬補助100元,每頭牛補助300元,每只雞補助10元,每箱蜜蜂補助30元,經濟價值較高藥材每畝補助400元。當年,向欣將協調的2萬余元資金按時按標準發放給了貧困戶。2017年,他又將補助范圍擴大到全村所有常住農戶。

向欣并不滿足,他還想發展特色產業。2016年,安坪村的向永友跟向欣聊起了想回家鄉創業的想法,得到了向欣的支持。于是,向永友注冊了五美九思發展有限公司,開始發展秦巴藍指蕉產業。7月31日,站在剛剛掛果的秦巴藍指蕉邊,向欣說:“這些藍指蕉,是我的心血,也是村子未來的希望。生態產業都是長效產業,從掛果到產生效益還有五到十年的路要走。如今這個樣子,我怎么能放心回縣里?”

除了發展產業,向欣還希望能幫助村民從思想上“脫貧”,也希望能通過舉辦活動,凝聚人心,讓在外打工的年輕人有歸屬感。2018年、2019年連續兩年,向欣在村子里舉辦了迎新春團拜會。團拜會上,村“兩委”向全村人報告了一年來的工作,向村里的高齡老人拜了年。全村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吃了一頓團圓飯。向欣還通過微信群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直播”了現場的熱鬧場景,匯報了家鄉的變化。

鎮坪的鄉村,過年時,有請人吃“殺豬飯”的年俗。從2017年開始,向欣就成了村民爭相邀請的對象。記得有一天,有兩戶人家在村委會“堵”住了向欣,互不相讓,都說自己把最好的菜留著,一定要讓向書記到家里去坐一坐,嘮一嘮。向欣說,以前只是從書本上看見革命戰爭年代,干部與群眾魚水交融、親密無間。現在,自己也算是知道了這是怎樣一種滿足與感動。

三年多過去了,安坪村變得生機勃勃,“人活一世,總得干點事。這幾年,我干的是事業,個人價值得到了實現。”

不止安坪村,2016年以來,鎮坪的58個鄉村從基礎設施到產業發展,從干群關系到民風建設,都發生了可喜的變化。

桃園村貧困戶徐昌喜家,窮得連房子也蓋不起,只能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年卻還要送出去三四萬元禮金。僅2017年2月,全村就有40多戶人準備擺酒,甚至有的人家,母豬生了一窩仔,也要擺幾桌酒。第一書記賀孝成下定決心整頓“無事酒”。他挨家挨戶上門講道理,召開村民大會定村規民約。2017年2月9日、10日兩天,村里有三戶人家要擺酒。賀孝成帶著村干部上門勸阻,給他們講道理、算經濟賬,并明確告訴他們,如果堅持擺酒,他們享受縣上和村上的獎補政策以及集體經濟分紅都將受影響。最終,這三戶人家放棄了擺酒。以整治“無事酒”為代表的新民風建設,改變了鎮坪鄉村的民風:村子里打麻將的少了,用心發展產業的多了,擺“無事酒”的幾乎沒有了,老百姓再也不用為送禮金頭疼了。

2016年2月,縣公安局交管大隊教導員覃濤到白珠村任駐村工作隊隊長后,下定決心要建強村級黨組織,為鄉村留下一支永遠不會走的扶貧隊伍。覃濤和駐村第一書記首先抓起來的,就是村黨員的學習。通過參加定時定點的學習,村上的黨員了解了政策,提高了政治意識,拉近了彼此的關系。覃濤還鼓勵黨員干部帶頭發展產業,為貧困戶做示范。現在,白珠村最大的土雞養殖戶付祥,就是一名黨員。2016年以前,白珠村已經連續幾年沒有入黨積極分子了,而2017年至今,村黨組織每年都會收到入黨申請書。

2018年以來,鎮坪整頓6個軟弱渙散村黨組織,其中4個軟弱渙散村實現轉化提升。同時,該縣扎實指導推進村“兩委”換屆“回頭看”,嚴格落實村干部任職資格縣級聯審,先后4次逐人過篩審查村干部任職資格,把15名受過刑事處罰的人員清理出村干部隊伍。

廣闊天地大有可為,脫貧攻堅改變了家鄉面貌,也改變了這些扶貧干部。

7月31日,28歲的戰斗村第一書記徐浩在探訪貧困戶的路上擼起袖子,露出被曬成兩個顏色的胳膊:“我現在明白了老一輩革命工作者在農村工作的不易。在農村,做好思想工作是關鍵。”徐浩做思想工作的秘訣就是兩個字:“耐心”。貧困群眾唐記平,60多歲,耳朵不好使,不識字,平日里跟他說清楚一句話都費勁。可徐浩居然教會了老人用洗衣機,還幫助他記住了安全用水用電用氣的常識。“沒別的,就是不斷重復,什么時候他記住了,什么時候停。現在再難也沒有革命戰爭年代難。思想工作這塊我還只能拿59分,我想留下來干點事,也想在這里繼續學習成長。”

前進村駐村工作隊隊長栗少林是這14名干部中唯一的非黨員,他告訴記者:“這幾年,我看到的和經歷的,都令我震撼。我們村的黨員沒有職務、沒有工資,也照樣投入了這場戰斗。”2018年,扶貧干部想在村里發展“神仙豆腐”這種土特產加工業,卻遭到了群眾的抵觸。兩位老黨員李正華、張志強得知后,主動站出來,挨家挨戶去勸了一個多禮拜,最終做通了群眾的思想工作,也感動了栗少林,“他們沒有工資都一心為民,我為什么不可以留下認認真真干點事?”到村后的第三個月,栗少林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站在家鄉的土地上,看著自己親手改變了面貌的鄉村,干出一番事業的成就感,不斷成長的價值感,是金錢名利不能帶來的幸福。

55%的提拔任用比例

——組織的支持是他們的堅實后盾

2019年4月,縣委組織部接到譚鵬的申請時,有些吃驚:接到過不止一次第一書記要求長留基層多干幾年的申請,但這種連“身份”都要改變的申請,還真是頭一回見。第一書記是縣上的干部,村支書是村上的村民;縣上科級干部的工資是5000多元一個月,村支書可只有2000多元補貼。省上、市上都沒有這方面的政策依據,這個申請怎么批?

支持干部留村,但不能讓干部吃虧。在反復研究后,縣上拿出了這樣的原則:組織身份不變、工資關系不變、職稱晉級不變、工資待遇不受影響。5月13日,縣上批準了譚鵬的申請,他正式成為一名“村官”。

這幾年,為了鼓勵干部安心留在基層,鎮坪縣想了不少辦法:

2016年,陜西省委管理干部“三項機制”出臺后,鎮坪探索推出重點工作實績檔案制度,強化干部抓落實中的過程管理,樹立“以實績論英雄、以作為定地位”的鮮明導向。鎮坪為工作成績突出、盡職擔當的干部建立個人工作實績檔案,對不作為、不擔當造成不良后果的干部建立個人問題痕跡檔案,獎優罰劣,讓每個干部真切感受到干與不干不一樣、干好干壞不一樣。實績檔案,現在已經成為鎮坪提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據。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鎮坪派到村里的干部都是各個部門的骨干力量。縣上讓他們在一線擔任實職,給他們干事創業的平臺,同時,也加大對一線干部的提拔任用力度。2017年以來,縣上從一線扶貧干部中提拔任用干部的比例已達55%。

2017年,鎮坪為解決基層干部的個人生活問題,由縣財政撥款,為每名駐村干部配齊包括洗衣機、熱水器、床、被子等在內的11件生活用品。同時,從縣財政中撥出1萬元、從公益崗位金中拿出5000元聘請貧困戶為駐村干部做飯,結束了他們靠方便面填肚子的日子。為駐村干部發放每月200元的鄉鎮工作津貼、每月100元的通信費、每年1萬元的工作經費,并按照最高標準為駐村干部購買意外保險。這些舉措都指向了一線干部最緊迫也最實際的困難。

一系列舉措解決了駐村干部的實際困難,也給了干部干事的平臺、打通了他們的上升渠道。鎮坪的駐村干部不僅人在基層,心也沉在了基層。

對于一個深度貧困縣而言,整縣脫貧,只是萬里長征邁出了第一步,要想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更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共產黨人當年絕處逢生憑的是什么,革命勝利靠的是什么,今天,鎮坪全體一線扶貧干部也必然可以靠著同樣的信念和武器,無懼風雨,繼續前行。

鎮坪的鄉村,必將迎來更好的光景。

【編輯點評:滿足感、歸屬感、成就感,長留基層當村官,是他們的崇高選擇也是時代的選擇更是人民的選擇。】

關鍵詞:這14名扶貧干部為什么愿意長留基層當“村官”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