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心理健康促進行動:知識、意識、技能一個都不能少
我國抑郁癥患病率達到2.1%,焦慮障礙患病率達到4.98%。截至2017年年底,全國登記在冊的嚴重精神障礙患者581萬人。同時,公眾對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的認知率仍比較低,更缺乏防治知識和主動就醫意識,部分患者及家屬仍有病恥感。為此,《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要求,到2020年和2030年,我國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和30%。
作為心理健康促進專項行動中的第一項結果性指標,到底什么是居民心理健康素養?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衛健委”)7月23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指出,心理健康素養的內涵指的是內心能夠幫助我們去認識、應對和預防心理問題的相關知識和信念。通俗點講,一個人既掌握心理健康的科學知識,也有促進自己心理健康的意識,還知道怎么去促進自己心理健康,懂得這方面的技能。知識、意識、技能3個要素加在一起構成了心理健康素養的完整內涵。
陳雪峰說,在調查中發現,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水平沒有顯著相關性,就是說掌握很多心理健康知識,不代表心理健康水平就好;反倒是心理健康的技能和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關。“所以,我們在進行心理學的科學知識普及過程中,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技能的傳播”。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要求,個人應該正確認識抑郁、焦慮等常見情緒問題。出現心情壓抑、愉悅感缺乏、興趣喪失,伴有精力下降、食欲下降、睡眠障礙、自我評價下降、對未來感到悲觀失望等表現,甚至有自傷、自殺的念頭或行為,持續存在兩周以上,就可能患上了抑郁障礙。
突然或經常莫名其妙地感到緊張、害怕、恐懼,常伴有明顯的心慌、出汗、頭暈、口干、呼吸急促等軀體癥狀,嚴重時有瀕死感、失控感,上述情況如頻繁發生,可能患有焦慮障礙。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雷正龍指出,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社會快速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競爭壓力不斷加劇,個體心理行為問題及其引發的社會問題日益凸顯。“我們鼓勵公眾樹立‘每個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責任人’意識。”倡導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時間,出現睡眠問題及時就醫;培養科學的運動習慣,由于運動對調節情緒的積極作用,號召每個人培養適合自己的運動愛好;出現心理行為問題及時求助,鼓勵公眾發現心理異常時,樹立求助意識,主動到專業機構治療。此外,還應該關注家庭成員心理狀況,強調家庭對個體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鼓勵家庭成員平等溝通交流,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編輯:劉暢
關鍵詞:心理健康 知識 意識 抑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