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線傳真 一線傳真

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 找準“窮根”開藥方

2019年07月16日 15:17 | 來源:陜西日報
分享到: 

本報記者 鄭斐

商洛市鎮安縣,地處秦嶺南麓,山大溝深,可耕地少,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革命老區縣,也是全省11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全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村96個,截至2018年年底,穩定脫貧退出25041戶76970人,目前剩余貧困人口724戶217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89%。

近年來,鎮安縣立足縣情實際,探索推行“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工作機制,根據貧困戶家庭現狀、致貧原因、發展潛能、變化趨勢等因素,把貧困戶劃分為有勞動能力戶、弱勞動能力戶、無勞動能力戶三大類,實行一戶一策、一人一法,切實將幫扶措施精準到戶到人到項目,扶到點上、扶到根上、扶到關鍵處。

王博 讓老百姓發展啥我先來試驗

7月5日,天空飄著蒙蒙細雨。鎮安縣永樂街道辦木園村黨支部書記王博帶著記者查看他試種的兩塊花椒田,一塊稀稀疏疏,一塊苗齊苗壯:“去年我育了這兩塊田,一塊根據經驗澆水,長得不好;一塊按照書上教的種,你看,出的苗子又齊又勻又壯。想讓老百姓發展啥,我自己先試驗,然后再讓群眾種。”

今年41歲的王博,過去在山西承包經營煤礦,手下帶著100多名工人,生意做得紅紅火火。后來他因為要照顧生病的父親回到村上,被群眾選為村委會主任。當上村委會主任后,他用兩個月時間訪遍了全村540戶。從那時起,努力增加群眾收入、改善設施條件,就成為王博工作的方向。他先后爭取項目資金,實施了便民橋、管涵橋、通組道路建設和民居環境改造等,改善了村上基礎設施條件,也贏得了群眾的信任。2014年,他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以前,木園村的很多婦女每年7月都去韓城市摘花椒,一人一天能掙100多元,群眾的積極性很高。王博就琢磨,能不能把花椒引種到木園村,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致富。

于是,王博帶領大家從韓城、鳳縣買來花椒苗,推廣種植花椒。但在外地買樹苗一路上難免有損耗,尤其是鳳椒,種在木園村成活率較低。王博想,能不能自己在當地培育種苗,隨時需要就可以栽種,而且更能適應這里的水土。于是他在自家的責任田里試種了一畝多地,希望通過自己的潛心鉆研,能讓花椒在木園村更好地生根發芽。

鎮安縣委宣傳部干部告訴記者,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工作機制就是從木園村探索推廣開的。他們把全村貧困戶劃分為有勞動能力戶38戶96人,重點實施產業幫扶;弱勞動能力戶50戶177人,重點實施就業幫扶;無勞動能力戶40戶47人,重點實施政策幫扶。確定一戶一策,一人一法,到戶到人到項目,充分體現了“精準”要義。2018年,木園村脫貧122戶30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 0.69 %,實現了整村脫貧退出。

馮正有 靠自身的努力向前跑

十幾年前,馮正有右手在打麥時不慎卷入打麥機,5個指頭全部被截掉。他盡管是位殘疾人,但為生活打拼的勁頭一點也不比正常人差。

7月6日早上,回龍鎮黃土凸社區一套干凈整潔的單元房里,馮正有向記者介紹:“這套房子有60多平方米,我們家去年就從山上的回龍村四組老房子搬到這里,只掏了7500元。”老馮對他這套房子很滿意。

馮正有的老房子在回龍村四組的深山上,那里土地資源豐富,林地面積較為廣闊,非常適合發展經濟林種植和林下養殖。2018年,在鎮村干部的幫扶下,馮正有開始發展長、短期產業。他養了豬、雞、兔子,種植了4畝白芨、蒼術,2018年,僅白芨一項凈收入1.5萬元。

這一年,馮正有還被聘為回龍村生態護林員,妻子蔡金霞也被聘為小區保潔員。

回龍村黨支部書記劉大貴笑著給記者介紹:“別看老馮身體不方便,人可勤快著呢。從這里到他山上老房子一般人得走3個多小時,他兩個半小時就能到,每天都去喂豬、喂雞,管護種下的藥材,順便還巡山護林,一樣都不落下。他還有釀酒的手藝,能得很呢!”

聽見村黨支部書記在夸自己,馮正有嘿嘿地笑著,從旁邊一個瓷壇子里舀了一碗酒讓記者嘗,酒清冽醇厚,透著股淡淡麥香。

回龍鎮黨委副書記郭晨說:“馮正有身體殘疾,在我們戶分三類中屬于弱勞動能力者。但老馮不等不靠、自強自立,通過種植養殖釀酒等產業勤勞致富,靠自身的努力向前跑。”

伍淑江 要當脫貧的光榮戶

47歲的伍淑江前兩年一直悶悶不樂,這個村里人公認有商業頭腦,養牛、賣牛的一把好手,竟成了在冊的貧困戶,他實在心有不甘。

家住鎮安縣青銅關鎮豐收村八組的伍淑江,靠著養牛、賣牛,一家5口人小日子過得很是殷實。2016年1月,伍淑江正在蘇州一家電子廠實習的兒子伍正彬突然患上了精神分裂癥。兒子得病的壓力一下子壓得伍淑江喘不過氣來。

伍淑江帶著兒子四處求醫,為看病花光了家中所有積蓄,但病情卻絲毫沒有好轉,家里的日子也越過越艱難。當年,經過個人申請,伍淑江被識別為貧困戶。

在國家扶貧政策的支持下,在包扶單位的幫助下,2017年9月,伍淑江的兒子住進了解放軍第三醫院。經過3個多月的住院治療,伍正彬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身體基本康復。

“當時我心里的壓力減輕了一半,”伍淑江說,“孩子身體好了,咱再沒理由等靠要了。”

2017年12月,伍淑江利用幫扶單位扶持的5萬元資金,新建牛欄100余平方米,又申請了國家小額信貸資金5萬元,購買了6頭種牛進行養殖。兩年來,伍淑江通過養牛、售賣小牛犢,年收益達4萬余元,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脫貧致富路。

2018年,伍淑江主動申請脫貧,經各級核查,他已達到“兩不愁,三保障”脫貧標準,不但實現脫貧,還被豐收村兩委會評為脫貧光榮戶。

如今,伍淑江兒子的病還需后期康復治療,女兒還小,家里的負擔依舊很重,但他始終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他告訴記者:“明年還要繼續擴大養牛規模,不但要脫貧,還要爭取早日過上小康生活。”

編輯:曾珂

關鍵詞:戶分三類精準幫 找準“窮根”開藥方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