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河北靈壽:念好“蘑菇經” 扶貧又富民
新華社石家莊5月17日電 題:河北靈壽:念好“蘑菇經” 扶貧又富民
新華社記者 閆起磊
指導工人在大棚里搶抓農時趕制新一茬菌棒,和設在北京的經銷處洽談產品銷售和客戶推廣,參加政府組織的電商培訓學習新技能……河北省太行山東麓靈壽縣靈壽鎮相托村48歲的王栓虎,最近忙得不亦樂乎。
“這幾件事,件件都不敢耽誤,30年的經驗告訴我,市場瞬息萬變,可不等人。”王栓虎一邊干著手里的活兒,一邊對記者說道。從18歲開始種蘑菇,到今年他已經種了30年的蘑菇。
從30年前摸索著搞起全村第一個蘑菇大棚,走街串巷賣蘑菇,到今年流轉100多畝土地,建成48個大棚,注冊了公司,每天都通過物流向北京發貨,王栓虎成了當地知名的“蘑菇大王”。
“公司自己的基地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目前只做高端市場。旺季時,一天能往北京發貨10噸,也有一部分通過北京出口到俄羅斯。”王栓虎說,他們公司還從靈壽全縣以及鄰近的正定縣、阜平縣等地收購蘑菇往外賣。
相托村黨支部書記彭玉梅說,在王栓虎的帶動下,全村現在已發展蘑菇大棚200多個,市場行情好的時候,一個大棚一年至少能掙5萬元。
“蘑菇大王”王栓虎的發家致富故事,是靈壽縣念好“蘑菇經”、大力發展食用菌產業以及推進精準脫貧、增收富民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靈壽縣農業農村局了解到,靈壽食用菌種植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經過30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縣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目前,全縣種植面積已達680萬平方米,分布在10個鄉鎮95個行政村,涉及菇農8000余戶,年產量達11萬噸,產值超過7億元,純收入超過3.5億元,成為京津冀區域“蘑菇之鄉”。
近年來,靈壽縣委、縣政府在已有產業基礎上因勢利導,按照現代農業園區理念建設“萬畝食用菌產業園”,與科研院所開展技術合作,推廣食用菌種植新技術、新品種。同時,大力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像王栓虎這樣的種植大戶涌現出一大批。
靈壽縣還將發展食用菌產業與精準脫貧結合起來,通過政策、資金支持,建立食用菌產業與貧困戶利益聯結機制,助力貧困戶增收脫貧。
今年5月5日,河北省政府發出通知,批準靈壽縣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摘帽’,也有蘑菇的一份功勞。”縣農業農村局農業管理科科長郭愛平說,下一步,靈壽縣將著力提升食用菌標準化、產業化水平,做大做強靈壽食用菌品牌,帶動更多農民增收致富。(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靈壽 食用菌 蘑菇經 富民 靈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