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我”在吳哥古跡修文物:承擔核心王宮遺址修復
吳哥古跡重生故事里的中國面孔
中國工作隊參與吳哥古跡保護國際行動26年,已承接最核心的王宮遺址修復項目
金昭宇的安全帽仿佛是他的名片,他在“工地”上干活的時候,經常因為這頂帽子被人認出來。
“你是中國人嗎?為什么在這里?”別人問他。
透露身份的安全帽上印著9個漢字——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金昭宇是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文物保護工程師,一名專業文物古跡保護工作者。
問他的人是中國游客,“這里”是柬埔寨吳哥古跡。
2011年開始,金昭宇進入吳哥古跡保護中國工作隊,介入茶膠寺保護修復項目。他每年要在炎熱的暹粒工作長達數月,皮膚曬得黝黑。
這批中國“文物醫生”為茶膠寺開方祛病,讓它重新健康地挺立在吳哥古跡文物叢林中。
吳哥古跡保護國際行動起步于1993年,中國是最早的參與者之一。26年來,中國已經先后完成周薩神廟、茶膠寺兩個大型保護修復項目。去年,吳哥古跡最核心的遺址——王宮遺址的全面保護修復,也交給了中國工作隊。
來自長城與故宮的家鄉,中國的文物保護工作者帶著中國文物保護理念和技術,讓“高棉的微笑”在吳哥古跡重新顯現。
吳哥古跡從雨林中重現
雖然從2011年就開始研究茶膠寺,在圖片和視頻中無數次看過這座石頭廟宇,但當金昭宇2013年第一次站在茶膠寺腳下時,那種震撼依然“無法用言語描述”。
茶膠寺是吳哥古跡中最雄偉的建筑之一,用石頭層層累積,構造出高達45米的“廟山”。寺廟須彌壇頂層的五座高塔用硬質砂巖建造而成,陽光照射下熠熠發光,十分獨特。
“城皆疊石為之,高可二丈。石甚周密堅固,且不生雜草。”700多年前,另一個中國人就曾描述過吳哥王朝用石頭建城的風格。
公元1296年,元成宗元貞二年,元朝派出使團出訪真臘國(柬埔寨古稱)。使團從永嘉(今溫州)乘船出海,順風南下,其中有一個約略30歲的當地人,名叫周達觀。
史書沒有記載真臘國,更沒有人為周達觀這個小人物作傳。但在柬埔寨生活約一年后,周達觀寫出一本《真臘風土記》,數百年后傳入法國,讓歐洲人首次得知吳哥古跡的存在。
吳哥古跡被世界“發現”,始于19世紀60年代法國在印度支那地區殖民體系的建立與擴張時期。法國人在原始森林中發現了吳哥古跡,繪制出主要遺跡分布圖,并將一些寺廟從草叢中清理了出來。
在柬埔寨北部暹粒省方圓400余平方公里的熱帶叢林中,40余組建筑及數百座單體建筑遺構的輪廓逐漸清晰。這就是吳哥古跡,古代高棉帝國最繁盛王朝的遺存。
1992年,吳哥古跡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當時柬埔寨內戰甫歇,經過500多年的荒廢和多年戰爭的影響,吳哥古跡已處于瀕危狀態。柬埔寨求助于國際社會,1993年,柬埔寨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拯救吳哥古跡的國際行動。
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國際文化遺產保護行動,就此拉開大幕。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吳哥古跡 修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