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黨中央擬表彰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對象 名單公示
巨曉林
巨曉林,男,漢族,中共黨員,1962年9月出生,陜西岐山人,中鐵電氣化局集團一公司技術員,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兼職)。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他刻苦學習、認真鉆研、勇于創新,掌握了大量鐵路接觸網施工所需要的新知識和新技能。先后參加了大秦線、京鄭線、哈大線、京滬高鐵等10多項國家鐵路重點工程建設,創新施工方法114項,主編《接觸網施工經驗和方法》,配發給數千名接觸網工作人員作為工具書。他從一名普通農民工成長為知識型工人,唱響了“勞動光榮、知識崇高、人才寶貴、創造偉大”的改革開放時代主旋律。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和“中華技能大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孔繁森
孔繁森,男,漢族,中共黨員,1944年7月出生,1994年11月去世,山東聊城人。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委原書記、政協原主席。1979年開始,他兩次進藏工作,勤政為民,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1992年底孔繁森第二次援藏工作結束后,被任命為阿里地委書記。為了摸清情況,探索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路子,跑遍了全地區106個鄉中的98個,行程8萬多公里,與藏族群眾結下了深厚友誼,被稱為“新時期的雷鋒”“90年代的焦裕祿”。他的英雄事跡和崇高精神,激勵和影響著廣大中華兒女投身改革開放事業,自發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困難、最艱苦的地方去干事創業。榮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稱號,被追授“模范共產黨員、優秀領導干部”稱號。
厲以寧
厲以寧,男,漢族,中共黨員、民盟盟員,1930年11月出生,江蘇儀征人,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教授,曾任民盟中央副主席,第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他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參與推動我國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主持起草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參與推動出臺非公經濟36條以及非公經濟新36條,對我國經濟改革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另外,在國有林權制度改革、國有農墾經濟體制改革以及低碳經濟發展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榮獲教育部第六屆及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一等獎。
葉 聰
葉聰,男,漢族,中共黨員,1979年11月出生,湖北黃陂人,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長、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蛟龍號”深海載人潛水器首席潛航員,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總設計師。他長期從事載人潛水器的研究、設計和研發工作,通過不懈努力,終將“蛟龍號”從圖紙變為現實。出于對載人深潛事業的熱愛,主動肩負起試航員的重擔,作為主駕駛員參與“蛟龍號”深潛作業共計50次,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作為改革開放以來載人深潛事業的代表人物,他是青年人崗位建功、報效祖國的榜樣。榮獲“載人深潛英雄”榮譽稱號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青年五四獎章”。
申紀蘭
申紀蘭,女,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12月出生,山西平順人,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黨總支副書記,山西省婦聯原主任,長治市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平順縣委原副書記。改革開放以來,她不斷探索山區發展道路,全面發展農、林、牧、副生產,帶領平順縣西溝村人治山治溝、興企辦廠,逐浪市場經濟大潮,奮力建設小康新村,西溝村的發展始終走在山西前列。她是唯一連任十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道德模范”等稱號。
史久鏞
史久鏞,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10月出生,浙江寧波人,外交部原法律顧問,聯合國國際法院原院長。他長期工作在外交和國際法戰線,為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和國際公平正義做了大量工作。全程參與中英香港問題談判,參與設計一系列具有開創意義的法律制度安排,為香港平穩過渡與順利回歸作出貢獻。在任聯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委員和國際法院法官,特別是院長期間,以精湛學識、公正品格和勤勉作風履行職責,贏得國際社會和國際法界普遍贊譽,為國家民族爭光。卸任國際法院院長職務后,90歲高齡仍積極工作,在涉外法律事務中作出突出貢獻。
冉紹之
冉紹之,男,漢族,中共黨員,1953年5月出生,重慶奉節人,重慶市奉節縣移民局原副局長。他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移民第一線的基層干部,心系國家大局和移民利益,深入細致做好移民的思想政治工作,落實移民生產、生活安置等問題。積極投身三峽庫區建設,成功創造“江邊一條路、路邊一排房、房前工商業、房后種果糧”的移民后靠安置模式,為重慶農村移民安置樹立了樣板,在三峽庫區大力推廣。大膽探索三峽庫區多元化發展格局,帶領群眾配套新建人畜飲水和灌溉蓄水工程,修建排水堰和移民公路,開發果園和耕地,圓滿完成三峽移民外遷內安任務。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人民滿意的公務員”等稱號。
包起帆
包起帆,男,漢族,中共黨員,1951年2月出生,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原副總裁、原技術中心主任。他是伴隨改革開放成長起來的中國工人的縮影。研發新型抓斗及工藝系統,推進了港口裝卸機械化,被譽為“抓斗大王”。參與開辟了上海港首條內貿標準集裝箱航線,參與建設了我國首座集裝箱自動化無人堆場,積極推進了我國首套自動化程度最高的散礦裝卸設備系統的研發,領銜制定了集裝箱—RFID貨運標簽系統國際標準。40年來帶領團隊技術創新,獲國家發明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3項,獲巴黎、日內瓦等國際發明展金獎36項。連續五屆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尼瑪頓珠
尼瑪頓珠,男,藏族,中共黨員,1965年6月出生,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改則縣物瑪鄉搶古村黨支部書記。他充分發揮“領頭雁”“排頭兵”作用,用以身作則的行動增進民族團結,帶領群眾以牲畜入股、勞動力入股、聯戶放牧、草場流轉的“四個入股”方式參與合作社運營;整合資源推動村集體經濟規模化發展,探索總結出“勞動力統一安排、草場統一管理、畜產品統一購銷、經營收入統一分配、無勞動力和孤寡老人統一供養、在校生統一記分”的“六個統一”運作模式,促進了牧戶與村經營主體“聯產聯業”“聯股聯心”,增強了村民的集體意識、合作意識、市場意識,實現了由過去的粗放式經營向集約化經營轉變,確保了群眾收入有保障、可持續。他的成功經驗對于推動牧區村集體經濟規模化、組織化、市場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廷·巴特爾
廷·巴特爾,男,蒙古族,中共黨員,1955年6月出生,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黨支部原書記。1974年他從呼和浩特市來到洪格爾高勒鎮薩如拉圖雅嘎查下鄉,由一名城市青年成為普通牧民。不斷探索草原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的結合點,帶領牧民劃區輪牧、建設草原、積極調整畜群結構,進行精細化、科學化養殖,牧民人均純收入從40年前的40元增加到現在的1.88萬元,草原得到合理保護和利用,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牧民增收的雙贏。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等稱號。
劉漢章
劉漢章,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7月出生,2009年11月去世,河南鞏義人,邯鄲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原董事長、總經理。改革開放之初,他思想敏銳,抓住機遇,大刀闊斧地開始邯鋼領導體制改革和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上世紀90年代,把市場機制引入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抓住成本管理“牛鼻子”。創立推行“模擬市場核算、實行成本否決”經營機制,扭轉邯鋼被動局面,實現跨越式發展,利潤總額連續4年保持全國同行業前三位,連續8年穩居河北省第一位。“邯鋼經驗”在全國掀起了一場企業管理模式革命,先后有2萬余家企事業單位到邯鋼學習取經,被譽為我國“工業戰線上的一面紅旗”,成為繼大慶之后在全國推廣的第二個工業學習典型。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劉永好
劉永好,男,漢族,群眾,1951年9月出生,四川新津人,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總裁,第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七屆、八屆全國工商聯副主席。1982年他投身農業領域,1987年研制出第一款國產乳豬飼料。帶領企業不忘初心,勠力前行,不斷拓展,目前產品涵蓋飼料生產、農業科技、食品加工、金融服務等諸多領域,在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分(子)公司600余家,員工近7萬人,年銷售收入超千億元,連續14年被評為“中國企業500強”。積極投身公益事業,倡議發起“中國光彩事業”。開啟“精準扶貧1+1”行動,廣泛開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和“全國脫貧攻堅奉獻獎”。
許立榮
許立榮,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7月出生,江蘇鹽城人,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他在擔任上海航運交易所首任總裁期間,打造了我國第一個國家級水運交易市場,成為我國最早對外開放的航運交易窗口。2016年成功領導全球最大航運企業改革重組,直接策劃指揮了中遠集裝箱貨運體制改革,引領中國集裝箱運輸事業的發展,有力推動了中國外貿運輸改革,為更多中國企業“走出去”搭建了橋梁。積極落實“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任務,探索國際合作新模式,加快推進碼頭產業國際化經營,著力打造中國融入全球經濟的海洋運輸通道和物流通道,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許振超
許振超,男,漢族,中共黨員,1950年1月出生,山東榮成人,青島前灣集裝箱碼頭有限責任公司固機高級經理,中華全國總工會原副主席(兼職),第十一屆、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他立足本職,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自學成才,苦練技術,練就了“一鉤準”“一鉤凈”“無聲響操作”等絕活,先后七次刷新集裝箱裝卸世界紀錄,使“振超效率”享譽全球。勇于創新,敢于開拓,帶領團隊積極開展科技攻關,持續破解安全生產難題,填補國際技術空白,為國家節約巨額成本。在工作中創造出“振超工作法”,為青島港提速建設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在他的激勵下,全國廣大青年職工掀起了立足崗位、學習技能的熱潮。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許海峰
許海峰,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8月出生,安徽全椒人,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原副主任。1984年他獲得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男子自選手槍60發慢射冠軍,實現了我國奧運史上金牌榜和獎牌榜“零的突破”。他是我國體育射擊史上第一個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亞運會冠軍、亞錦賽冠軍等多項榮譽于一身的運動員。轉任教練后,創新訓練方法,先后培養出多名奧運冠軍、世界冠軍,被稱為“金牌教練”。榮獲“全國體育系統先進工作者”“安徽省勞動模范”等稱號。
許崇德
許崇德,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1月出生,2014年3月去世,上海青浦人,中國人民大學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原學科帶頭人,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原名譽會長。他是新中國憲法學奠基人之一,參與了1954年憲法起草工作,全程參與了1982年憲法修改工作,并參加了1988、1993、1999、2003年4次憲法的修改及其他眾多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和推動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突出貢獻。1985、1988年先后參加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工作,為香港和澳門回歸、“一國兩制”偉大構想的落實起到積極推動作用。榮獲第五屆吳 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特等獎。
孫永才
孫永才,男,漢族,中共黨員,1964年11月出生,吉林長嶺人,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執行董事、總裁。他是我國軌道交通裝備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換代的主要組織者和學科帶頭人,2004年開始主持研制大功率機車和高速動車組列車,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了動車組九大關鍵技術和十項配套技術,“復興號高速列車邁出從追趕到領跑的關鍵一步”,把復興號打造成新時代的“國家名片”。參與統籌實施南北車重組整合工作,開創了國內兩家同為“A+H”上市公司重組的先河,為央企重組和改革發展探索出了全新模式。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孫家棟
孫家棟,男,漢族,中共黨員,1929年2月出生,遼寧復縣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高級技術顧問,風云二號衛星工程總設計師,北斗二號衛星工程和中國第二代衛星導航系統重大專項高級顧問,原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拓者之一,從事航天工作60年來,主持研制了45顆衛星。擔任我國北斗導航系統第一代和第二代工程總設計師,實現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組網和應用。作為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擔任月球探測一期工程的總設計師,樹立了我國航天史上新的里程碑。榮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杜潤生
杜潤生,男,漢族,中共黨員,1913年7月出生,2015年10月去世,山西太谷人,原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原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他長期從事我國農村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重視調查研究,善于把群眾實踐經驗上升到學術理論的高度。主持上世紀80年代5個中央“1號文件”的起草,對農村改革起到了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在實行家庭承包經營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體制、改革農產品流通體制、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多種經營和鄉鎮企業、推行基層民主政治建設、鼓勵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維護農民的物質利益和合法權益等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積極探索,從理論到實踐層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書福
李書福,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63年6月出生,浙江臺州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兼職)。他懷揣著“做老百姓買得起的好車”的理想,1997年進入汽車行業,創辦了我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帶領吉利成功完成了一系列國際化戰略布局,不僅推動沃爾沃汽車取得了品牌的復興和持續發展,還成為了沃爾沃集團第一大持股股東、戴姆勒公司第一大股東,積極推動中國汽車工業“走出去”。經過20多年蓬勃發展,吉利集團連續7年位列世界500強,在全球擁有逾10萬名員工。榮獲“浙江省非公有制經濟人士新時代優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稱號。
李東生
李東生,男,漢族,中共黨員,1957年7月出生,廣東揭陽人,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兼職)。他主導TCL開展重大跨國并購,開創了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的先河,在全球設有28個研發機構和22個制造基地、產品行銷160個國家和地區、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彩電銷售量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和全球前列,創下了制造我國第一臺按鍵免提電話、第一代大屏幕彩電等多個第一。帶領團隊建成完全依靠自主創新、自主團隊、自主建設的高世代面板線,實現我國視像行業顯示技術的歷史性突破,中國繼日韓之后成為掌握自主研制高端顯示科技的國家。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等稱號。
李谷一
李谷一,女,漢族,中共黨員、民盟盟員,1944年10月出生,湖南長沙人,原東方歌舞團黨委書記兼第一副團長。她始終將自己的藝術實踐與改革開放進程緊緊相連,用歌聲見證改革開放的豪邁壯舉,用作品抒發祖國的豪情、民族的豪邁、人民的心聲。演唱歌曲近800首,《鄉戀》被譽為“改革開放后第一首流行歌曲”,《難忘今宵》給千萬個中國家庭送去歡樂和祝福,《我和我的祖國》傾訴了對祖國的真情摯愛。40年來始終活躍在舞臺上,注重民族聲樂的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為我國聲樂藝術的發展作出突出貢獻并載入我國音樂事業發展的史冊,也將激勵中國人民昂首邁入新時代。榮獲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演唱獎”、文化部優秀演員獎等。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黨中央 表彰 100名改革開放杰出貢獻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