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善做“加減乘除” 抓實鄉鎮執紀審查
鄉鎮紀委是紀檢監察機關最基層組織,直接面對廣大人民群眾,其能否真正發揮懲腐治貪作用,事關全面從嚴治黨成效。隨著反腐敗工作向基層延伸,鄉鎮紀委在執紀審查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逐步凸顯。與此同時,也要看到鄉鎮紀委在查辦案件過程中還不同程度存在不敢查、不會查、不想查的短板和難題。因此,要抓實鄉鎮執紀審查,可探索運用“加減乘除法”,促使鄉鎮紀委切實從思想上甩包袱、從業務上強本領、從實績上求突破、從實踐上提信心。
傳導壓力上用足“加法”。傳導壓力,根本在于壓實責任。一要狠抓任務分解。結合鄉鎮人口總量及辦案實際,實行“清單制+責任制”,分解細化鄉鎮紀委全年審查任務,明確階段性工作目標,倒排任務時限,以目標管理壓實責任,推動全年立、結案任務按時按質完成。二要嚴格考核獎懲。要明確將鄉鎮紀委執紀審查工作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考核的范圍,量化考核標準,不僅考核案件數量,更注重案件質量提升。在完善考核機制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考核杠桿作用,將考核結果作為紀檢干部年度評優評先和干部使用的主要依據。三要用好問責利器。實行每月定期通報、臺賬式動態銷號管理,激勵引導鄉鎮紀委自主辦案。對無正當理由,執紀審查“空白”的鄉鎮,及時約談鄉鎮紀委書記;對不能勝任紀檢工作的,予以調整調離;對失職瀆職違紀違法造成嚴重后果和不良影響的,實行“一案雙查”,堅決“打板子”“摘帽子”,以強有力問責激發責任意識。
分散精力上用盡“減法”。解決鄉鎮紀檢組織精力分散的現實問題,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持續深化“三轉”,堅守“監督的再監督”定位,加大對“三轉”執行情況進行“再檢查、再督促、再落實”,使鄉鎮紀委減負瘦身,聚焦監督執紀主責主業,切實做到鄉鎮紀檢工作有專職干部、有專業培訓、有專門場所、有專用設備、有專項經費,確保耕耘好自身“責任田”。另一方面,要推動工作重心下移,充實村級監督力量,延伸監督觸角。充分發揮村務監督委員會的本土優勢,完善、規范村務監督委員會工作制度,定期組織村務監督委員會開展監督活動,釋放制度效力。鄉鎮紀委要及時對村級紀檢員收集的問題線索進行處置,加強綜合分析,找準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督促相關職能部門制定應對防范措施,實現一有風吹草動,快速發聲、傳導信號,確保監督力量一竿子插到底。
提升能力上用滿“乘法”。要在提高鄉鎮紀檢干部的政策水平和辦案能力上下足功夫。一是業務培訓強素質。按照分級分類和全員培訓的原則,采取跟崗培訓、重點指導、以強帶弱等多種培養方式,分批抽調鄉鎮紀檢干部以案代訓、領辦協辦案件、跟案輔助指導,外派跟班學習,案件回訪回頭看等形式,讓鄉鎮紀檢干部掌握調查取證、談話筆錄、案件調查報告撰寫等辦案能力,通過理論學習與實戰練兵相結合,達到“人人都能執紀審查”。二是深挖案源提能力。樹立“發現不了問題就是問題”的理念,堅持把拓寬案源線索渠道作為查辦案件的突破口,緊盯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涉農資金、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關鍵領域,綜合運用專項督查、日常檢查等監督檢查手段發現問題。圍繞查辦案件工作重點,認真篩選發生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背后的案件線索,提高案件線索的利用率和準確率。三是勤于督導促規范。采取“機動式”“蹲點式”和交叉督導等方式,加大對鄉鎮紀委信訪線索處置程序,扶貧領域、環保領域線索排查,“四種形態”運用等方面的監督檢查力度,對具體的調查程序、辦案紀律、執紀標準、處理結果全程把關,堅守安全底線,做到每一個環節有審批、有著落、有監督,增強監督執紀實效。
消除阻力上用好“除法”。堅持為辦案人員撐腰壯膽,排除監督執紀阻力,提振辦案信心。一是橫向要齊動。打破鄉鎮地域界限,整合現有資源,建立鄉鎮紀委片區工作組,推行縣紀委部署指導、片區工作組統籌協調、鄉鎮紀委協助配合的“橫向齊動”工作模式,定期聽取匯報,會商解決難題,統一調配、集中使用執紀審查人員,變“單兵作戰”為“團體配合”,有效破除鄉鎮紀委“熟人圈”“關系網”難題,實現“1+1+1>3”。二是上下要聯動。鄉鎮紀委在執紀審查過程中遇到案情復雜、涉及面廣、影響重大的案件拿捏不準時,可采取提級查辦、派員領辦、限期督辦,通過面對面糾正,手把手指導,促使鄉鎮紀委執紀審查工作開展更加得心應手,這樣既有效防范可能出現的干擾,又對基層違紀違法人員形成強大震懾。三是條塊要互動。在紀律審查過程中,鄉鎮紀委要加強與公安、法院、審計等職能部門開展條塊互動,實行信息共享、辦案協作、案情通報、及時移送,構成完整閉合的證據鏈條,推動自辦案件快辦快結,發揮執紀審查效力最大化,確保每一起案件都經得起事實、法律和歷史的檢驗。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鄉鎮 執紀 紀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