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收藏鑒寶頭條收藏鑒寶頭條
官鈞窯瓷器的故事
官鈞窯渣斗的傳奇故事
官鈞窯花盆式樣較多,目前所見有仰鐘式、清斗式、菱花式,英花式、長方形、正方形、六方形、海棠形等。每一種花盆,均有與之配套使用、造型相類的花盆托,其中與仰鐘式和渣斗式花盆配套使用的可能就是人們俗稱的“鼓釘洗”。
呂紀、呂文英繪《竹園壽集圖》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渣斗式花盆因狀如渣斗而得名。明代王宗林損《江西省大志·陶書》中談到嘉靖二十三年(544年)景德有器廠場造的桌器中有“渣斗”,說明渣斗屬于餐桌上用來盛放殘渣剩飯和獸骨魚刺之類的潔具。
瓷渣斗大約最早見于六朝青瓷,此后歷朝多有燒造,式樣也在不斷演進。大致演進過程為:六朝青瓷清斗口部較直,唐、五代清斗口部近平45度角斜直出,宋代則變為撇口,式樣基本確定下來,元明清時期基本按宋代式樣燒造。
四川省南宋窖藏出土有龍泉窯青釉渣斗;浙江省麗水市康樂路口曾出土龍泉窯青釉渣斗,現藏麗水處州青瓷博物館;南宋至元代位于浙江杭州鳳凰山麓的老虎制窯即燒遺青釉渣斗;臺北故宮博物院和英國維多利亞阿爾伯特博物館各收藏一件該窯青釉渣斗;1976年新安海底元代沉船打撈出水瓷器中有杭州老虎利窯青釉渣斗;杭州老虎洞窯元代地層出土有青釉渣斗殘片標本。
明代宣德、正德制景德鎮御器廠均燒造過渣斗;品種有青花、黃地綠彩、五彩、礬紅軸等,以正德朝最為流行。成化朝燒造過仿哥釉造渣斗式花盆和有和花盆托(鼓釘洗)。清代康熙朝燒造過郎窯紅釉渣斗。清代同治大婚和慈禧太后祝壽用瓷中,渣斗都是必定燒造的一種器物。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河南省禹州市制藥廠出土有鈞窯孔雀綠釉渣斗式花盆,現藏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從伴出的其他器物造型特點看,這種花盆的時代應為明代宣德時期。
官鈞窯渣斗傳世不少,僅美國哈佛美術館即收藏7件完整的鈞窯渣斗式花盆,其中6件施玫瑰紫釉、1件施天藍釉,另有1件殘渣斗式花盆因殘而磨口,只留下下半截,施玫瑰紫色釉。臺北故宮博物院亦收藏7件完整的鈞窯渣斗式花盆,其中4件施玫瑰紫色釉、3件施天藍色釉,另有兩件渣斗式花盆因殘而磨口,只留下下半截,均施玫瑰紫色釉。故宮博物院收藏3件完整的鈞窯渣斗式花盆,其中1件施玫瑰紫色釉、1件施灰紫色釉、1件施月白色釉;另有1件渣斗式花盆因殘而磨口,只留下下半截,施天藍色釉。
另外,中國國家博物館和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各收藏1件鈞窯玫瑰紫渣斗式花盆。美國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收藏1件鈞窯月白釉渣斗式花盆。
2009年3月18日和19日在紐約佳士得舉行的“中國陶瓷和工藝品精品”拍賣會上,拍賣過1件鈞窯天藍釉渣斗式花盆,系第555號拍品。
英國埃斯肯納吉先生收藏3件鈞窯渣斗式花盆,其中1件施玫現紫色釉,兩件施天藍色釉,兩件施天藍色釉者,外底均刻畫數目字“六”,其中1件的外底還鏨刻有“建福宮凝暉堂用”銘文。
這件鈞窯花盆撇口、闊頸向下斜收、扁圓收、圈足外撒。通體內外施天藍色釉,隨而有代表的窯瓷器特征的“蚯蚓走泥紋”。圈足內除抹較薄的普色釉,外地開有5個滲水圓孔。中心圓孔左側有數目字“六”;中心圓孔上邊自右向左鏨刻楷體“建福宮”3字,下邊自上而下鏨刻楷體“凝暉飲用”4字?!傲弊蛛m被后人打磨,但筆畫仍依稀可見。
無獨有偶,現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件原清宮舊藏鈞窯玫瑰紫釉長方花盆,外底5個滲水圓孔的中心圓孔上方自右向左鏨刻楷體“建福宮”3字、下方自上而下鏨刻楷體“凝暉堂用”4字;右側有燒窯前刻畫的漢寫數目字“十”。
此外,外底刻畫漢寫數目字“六”的鈞窯渣斗式花盆,還有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鈞窯天藍釉渣斗式花盆,該花盆外底還有清代乾隆朝簽刻的“建福宮敬勝齋樓下用”銘文。
前面談到鈞窯瓷器素以與眾不同的釉而著稱于世,“鈞釉”已成為中國陶瓷的專用術語。尤其是官鈞窯瓷器,不但傳世數量有限,而且多與清代宮廷和乾隆皇帝相關聯,完整器件件都堪稱難得之珍寶,即使是殘器,也很得人青睞。因此,隨著人們鑒賞力的不斷提高,官鈞窯瓷器必將愈來愈受到追捧。
(作者系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
編輯:楊嵐
關鍵詞:官鈞窯瓷器 鈞窯 花盆 瓷器 渣斗 官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