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高端訪談高端訪談
程建平:高等教育40年 從精英化到大眾化
(三)大學最根本的任務還是育人
記者:目前各高校集中精力進行“雙一流”大學建設,前兩年,您從清華大學調至北京師范大學任黨委書記。作為師范院校的最高學府,北京師范大學創(chuàng)建“雙一流”大學有哪些特點?
程建平:對于北師大來說,建設“雙一流”大學,首先要看是否能為中國教育的一些關鍵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并參與實際行動。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扎根中國大地創(chuàng)辦一流大學,我的理解是,中國大學一定是要首先解決中國的問題。作為一個以教師教育為核心的師范院校,北京師范大學如果不能為解決中國的教育問題作出貢獻,那就不可能成為一流大學。我們現(xiàn)在也正在按照這樣一個指導方針去推動學校的各方面建設。
記者:不久前,您在《人民日報》發(fā)表了一篇文章指出,對于綜合性師范院校來說,“綜合性學科平臺是高原、是基礎;教師教育是高峰、是特色。”那么如何培養(yǎng)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國師匠”?
程建平:最近我在朋友圈轉發(fā)了一篇文章,是我們一個畢業(yè)生代表張慧同學在2018屆本科生畢業(yè)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上的發(fā)言,她在發(fā)言中提出,為什么我們是BeijingNormalUniversity而不是TeachingUniversity?她的回答是,所謂Normal與Teaching的區(qū)別,就是師匠和教師的區(qū)別。當老師是一份職業(yè),而成為師匠是一種追求,一種在任何領域都既腳踏實地又敢為人先的追求。
國家賦予北京師范大學的使命,就是要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的教師,在去年北師大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我們確定了建設“綜合性、研究型、教師教育領先的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辦學定位,在學校“雙一流”建設方案中專門強調了構建“高原支撐、高峰引領”的學科發(fā)展體系,計劃通過構建“六大學科群”來鑄就中國教師教育的“珠穆朗瑪峰”,打造中國基礎教育的“黃埔軍校”。
我們的核心是發(fā)展教師教育,這是高峰,但光有高峰不行,有高原才能形成高峰。這其中,綜合性學科平臺是高原、是基礎;教師教育是高峰、是特色。綜合性學科平臺滋養(yǎng)哺育了教師教育特色,豐富和提升了教師教育的內涵和品質,教師教育特色則不斷融入和滲透綜合性學科平臺,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記者:近日,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次本科教育大會召開,會議提出,要堅持“以本為本”,推進“四個回歸”,加快建設一流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能力為主題,高揚人才培養(yǎng)主旋律,把本科教育放在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高度。在新時代,如何提升大學本科教育質量?
程建平:“雙一流”建設必須把質量放在第一位,把更多的精力聚焦到高校內涵發(fā)展上來,對于不同地區(qū)、不同類型的高校而言,在質量提升的過程中,需要面對的難題并不一樣。北師大把重點放在了引導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到教學和育人上。我們要把北師大諸多優(yōu)勢轉化為育人優(yōu)勢,把“雙一流”建設的成果體現(xiàn)在人的成長成才上。
育人一定要肯花精力進行精準培養(yǎng)。就好比吃飯,這個孩子喜歡吃這道菜,那個孩子喜歡吃那道菜,這個飯怎么做?最好的就是一人一個菜單,孩子喜歡吃什么就做什么,育人也是如此,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與特長。
中國高等教育質量要提升,不僅要求“雙一流”學校要辦好,而且要求每一所大學都要辦出自己的特色,目標是為黨和國家培養(yǎng)更多人才。
記者:最近這幾年,大學校長的畢業(yè)典禮致辭備受關注,也說明大學對于學生個體發(fā)展越來越關注。如何看待這一現(xiàn)象?
程建平:應該說,大學校長的畢業(yè)典禮致辭受關注,得益于當今多媒體的發(fā)達,過去,我們也有校長、老師對畢業(yè)生寄語、臨別贈言,但那時候信息沒那么發(fā)達,所以社會影響也沒那么大,但是現(xiàn)在不同了,校長剛講完話,視頻、文字就傳播出去了。
相比我們那個時候,除了校長老師們的寄語,大家記憶最深的應該是同學之間的情誼。比如我們那時候每人都有一本畢業(yè)生手冊,畢業(yè)時互相留一些寄語的話,很真實也很隨意。因為大家彼此都很了解。同學之間討論的都是學習的問題。我現(xiàn)在還保存著大學畢業(yè)時的畢業(yè)生手冊,因為我喜歡幫助大家做點事,大家對我評價還不錯,這些認可至今還在鼓勵著我,這也成為我現(xiàn)在的一個做事的風格。
在我看來,大學的根本任務還是育人,這是任何時代都不會變的。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大學 教育 高等教育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