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讓全球金融危機十年之變告訴世界
西方模式
走下“唯一正確”“一統天下”神壇
過于寬松的貨幣政策、過度的金融創新、缺位的金融監管、長期低儲蓄高消費的發展模式……分析由美國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似乎可以列舉出一長串的原因。
不過,在復旦大學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教授陳玉剛看來,這場金融危機,并不是什么監管不力、信心不足等造成的,而是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深層次矛盾不斷積累導致的?!爸贫热毕?才是導致此次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在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他反復強調這一點。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學家約瑟夫·斯蒂格利茨在2011年7月6日發表的《西方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危機》一文中,對此種“制度缺陷”作出過更加直接的描述:“幾年前,一種強大的意識形態——對無拘無束的自由市場的信仰——幾乎將世界經濟推入萬劫不復的深淵?!?/p>
“對無拘無束的自由市場的信仰”,這正是近年來在西方國家備受推崇的新自由主義思潮的核心。新自由主義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由古典自由主義發展而來。20世紀70年代末,新自由主義開始受到英美等西方國家政府的青睞和追捧,其核心政策主張是“絕對自由化、徹底私有化和全面市場化”。
上世紀90年代,以新自由主義為思想核心的“華盛頓共識”登場,并借助冷戰結束后美國國力獨霸天下的威勢,由美國等西方國家向全球推銷。無論前蘇東地區的私有化浪潮、俄羅斯的“休克療法”,還是拉美以“華盛頓共識”為基礎的經濟實驗,都可以看作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說的“得意之作”。一時間,新自由主義儼然成為了“醫治經濟痼疾的萬應靈丹”,美國模式也因此成為多國頂禮膜拜的發展模式。
但,正是在資本主義大本營心臟地帶的華爾街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機,徹底釋放并激活了新自由主義制度深埋的漏洞。危機爆發后,日本《每日新聞》得出結論:危機的元兇是“上世紀80年代初里根與撒切爾推行的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即市場至上主義”。
接受《瞭望》新聞周刊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表示,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新自由主義興盛,西方國家私有化浪潮不斷高漲,政府管制全面放松,經濟金融化和自由化程度持續提高,特別是對應壟斷資本的逐利欲望,各類所謂金融創新和金融衍生產品紛紛出籠,普通民眾“自由享受”著舉債消費的日子,壟斷資本自由游走于世界各地,導致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加速脫節,各種資產泡沫持續累積、不斷膨脹,經濟運行的各種風險在表面的繁榮與歡快中迅速疊加,最終在2007年美國房地產泡沫無聲的破裂中爆發危機,金融衍生產品的風險鏈條迅速將危機從美國發散到世界各地。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與蔓延是新自由主義長期泛濫導致資本主義內在矛盾持續激化的必然結果。”采訪中,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吳易風向《瞭望》新聞周刊記者表示,危機讓越來越多曾盲目追隨過“市場萬能論”和“自由市場原教旨主義”的人猛然驚醒,開始重新思考和認識新自由主義。
與自然界的地震不同,這場金融全球地震是人為造成的。因此,更應當關注在什么地方引爆、形成大地震的成因是什么。有識之士指出:資本主義在某種程度上已達到了極限,當前這套制度危機四伏,對這個制度的迷信已然松動。
2009年6月19日至10月13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委托,加拿大民調機構“全球掃描”和美國馬里蘭大學對27國2.9萬多人做了一項大范圍調查,結果顯示,僅有11%的人認為資本主義在正常運行,而有23%的受訪者認為資本主義存在致命弱點,世界需要新的經濟制度。另有51%的受訪者認為自由市場經濟的資本主義系統需要規范和改革。而最悲觀的是法國人,有43%表示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完全失去信心,認為需要徹底拋棄。
連上世紀80年代末提出“歷史終結論”的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弗朗西斯·福山也實事求是地改口說,美國式資本主義已經跌下神壇,自由主義市場或新自由主義模式將受到審判。
“正像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給新古典經濟學的經濟自由主義以毀滅性打擊一樣,此次國際金融危機也給新自由主義以致命性打擊。”吳易風說,這次危機讓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從資本主義的“燈塔”變成了展示資本主義制度缺陷的“櫥窗”,其一向引以為傲、一直不遺余力向別國推銷的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模式,也在危機的沖擊下光環黯淡。
值得人們永記,這場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的危機,是從美國而起。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全球 經濟 危機 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