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長安君輿論漩渦中理性發聲維護法治
點透 “人人心中有 個個筆下無” 的情理法
陽光溫暖,天格外藍,藍藍的天幕上,你甚至看不到一絲云彩——秋日的北京就容易邂逅這樣的晴好天氣。9月17日,上午十點,在紫竹院公園旁邊的一家咖啡館,《法制日報》記者如約見到了剛剛出差返京的長安君。她性格開朗,待人友善熱情,且思維敏捷、快人快語。
也許是在一家中央媒體做過多年新聞記者的緣故,也許是現在的“全年無休”,她對于在周日接受同行的采訪感覺亦在情理之中。
根據公開的報道,長安劍的編輯團隊,由一群“80后”“90后”的年輕人組成,多數有法學背景。有的是從中央媒體的法治編輯記者中轉型而來,有的則是資深論壇“版主”,也有媒體從業多年、屢獲中國新聞獎的前輩指導把關。此外,長安劍在法治、經濟、國際、網絡等各領域,有一批頂尖作者。而記者面前的這位就是這群優秀年輕人中的一員。
她告訴記者,這一團隊現在穩定在四五十人的規模。
長安君的自我定位是:30歲左右、生活在北京、對法律和時政感興趣的青年知識分子。其形象為紅黃相間的衣服、胸前五角星圖案,火炬發型、黑框眼鏡,身邊一個象征司法公正的神獸獬豸(俗稱獨角獸),寓意為護航法治中國。
談及與長安劍的緣分,她向記者講述了一件發生在兩年前的事情。
2015年年底,長安劍剛創立不久。編輯團隊從網絡得到一個消息,湖北省仙桃市檢察官劉有道的女兒佳琪得了白血病。這位“湖北省十佳檢察官”為了救女兒傾其所有、苦苦奔走,為了治病,甚至5年沒有給女兒添置一件衣服。
“這位爸爸無奈之下將求助發在網上,長安劍是一個法治公號,檢察官是我們自己的政法兄弟。我們,做不到無動于衷。”長安君說。
2015年10月24日,長安劍在與仙桃檢察院核實后發起了籌款,并支持這家人帶著小佳琪,到北京做骨髓移植手術。那年冬天很冷,天灰蒙蒙的,佳琪第一次來北京,長安劍的編輯們集體湊錢,去她住的附近,請她吃了一頓火鍋。因為這個14歲的姑娘是個“小吃貨”,再不吃,手術后就吃不下了。
“一直記得那天佳琪笑得特別燦爛,吃了很多很多涮羊肉,眼睛里,重新有了光。那天晚上,飄著薄薄的雪,我在回家路上決定了一件事:從先前供職的央媒編輯崗離開,來長安劍做專職編輯。”長安君說。
微信公號火起來,一定不會錯過熱點新聞事件。在長安劍創辦早期,揮舞起的“三劍”意義重大:“第一劍”是9月30日推出的《今日公祭——為習近平在聯合國稱贊、奧巴馬哀悼過的維和女英雄!》,重在以情感人;“第二劍”是10月3日推出的《關于柳城爆炸案的四個質疑》,重在以理服人;“第三劍”是10月9日推出的《青島大蝦火了那么多天,還有三件事你沒想到……》,以輕悅化的表達將抽象的法理講得深入淺出。
三劍之后,長安劍披荊斬棘,碩果連連,爆款文章頻頻露面。
“長安劍的閱讀數突破百萬加乃至千萬加的文章,很多。印象中,針對內蒙古自治區落馬官員趙黎平的《十八大后第一個被判處死刑不緩刑的大老虎!這傳遞出什么信息?》,以一千多萬的閱讀量,創造了今日頭條上政務號的一個點擊紀錄;評論山東于歡案的系列文章之一《“辱母殺人案”,司法如何面對洶涌的輿論?》,上線一個小時就突破了百萬加;評論天津庭審“推墻派”、謹防顏色革命的文章《天津庭審四個“沒想到”,讓境外想鬧場的人哭暈在廁所……》,不僅以輕松幽默的筆法,對境內讀者進行了警惕顏色革命的引導,上線當天就達48萬微信閱讀數,甚至引起了外媒的討論。他們紛紛在問:什么叫‘哭暈在廁所’,‘為什么是哭暈在廁所而不是哭暈在其他地方?’”長安君說。
至于為什么能夠推送這么多爆款文章,長安君的答案是:速度、獨特、時尚。長安劍力圖不僅快于傳統媒體,也要快于絕大多數新媒體;獨特是指長安劍的角度,追求把“人人心中有,個個筆下無”的法理、道理、情理點透;時尚,考驗的是講故事的能力。
“目前,長安劍的四位編輯都很年輕,大多是‘80后’,也有‘90后’。我們這一代人的家國表達,是前所未有的:我們不排斥‘英雄’‘愛國’‘愛家’這樣的情懷,但討厭虛假;我們已經發育出了更多理性精神,而時刻警惕著理性演變成冷漠;我們不拒絕接收正能量,但拒絕居高臨下。”長安君說。
長安君告訴記者,他們的工作十分繁忙。從2017年七八月份開始,信息更新已經由原來的每天一次推送,變更為現在的每天三到四次推送,也有五次的時候,內容包括《三分鐘法治新聞全知道》、公共輿論場熱點和政法領域重大事件等。
“作為幾名全年無休、每天深夜推文的‘公號狗’,更多時候,做編輯的日子是瑣細而枯燥的。也曾搜腸刮肚地尋找好題目,也曾在上線前一遍遍地修改標題、摘要,調整每一個細節;也曾在文章上線后,強迫癥般地一次次點開、再點開,看閱讀數到了多少。這種日常,每個‘公號狗’都懂。”長安君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長安 媒體 輿論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