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下活城市交通一盤棋 避免“邊擁堵邊治理”
綜合交通樞紐應重便捷
應以人的舒適和便捷為設計導向,提高換乘效率。強化不同交通設施的一體化建設,減少由于部門分工給市民帶來的不便
綜合交通樞紐作為運輸網絡上的結點,集各種運輸方式信息、設備和組織管理于一體,吸引著大量的客貨流,是交通運輸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在新城新區的建設中,要做到不同公共交通基礎設施的科學銜接,關鍵要做好交通綜合樞紐的科學規劃,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如果大型居住小區、商場、寫字樓等建筑群落和交通樞紐融合為一體,使居民近距離搭乘,既能節約居民的時間、提高出行體驗、提高軌道交通樞紐的吸引力,也能給商業商務場所帶來大量人氣,提升站點周邊的房地產價值。”林小涵說。
目前,國內很多交通樞紐遠離中心城區,旅客出行十分不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基礎設施的嚴重浪費。林小涵指出,新城新區的對外交通樞紐應盡可能與新城的中心城區相融合,并規劃好與各種城市交通方式的銜接,通過便利的交通條件給新城的產業更好的發展空間。
“從總體上看,我國交通綜合樞紐規劃建設的問題集中在微觀技術層面和機制層面。”戴繼鋒說,我國目前不少交通綜合樞紐的設計只是在簡單地做加法,這一思路明顯不符合未來發展趨勢。新城新區在交通綜合樞紐設計中,應該以人的舒適和便捷為導向,科學規劃,提高換乘效率。
戴繼鋒還指出,從體制機制看,目前很多交通綜合樞紐缺乏統一的綜合調度管理。以安檢為例,乘客進入地鐵站時需要安檢,從地鐵站接駁到高鐵站時,又需要新一輪安檢。在新城新區建設中,應加快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盡力減少由于不同部門職能分工給用戶出行帶來的不便。在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中,既要強化不同交通設施的一體化建設,也要探索不同部門建設成本和運營收益的科學合理分攤機制,實現不同類型交通基礎設施的接駁融合。
李艷芳認為,高品質、現代化的城市新區應構建包括軌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民用航空、通用航空等立體化、體系化、網絡化的公共交通體系。而綜合交通樞紐作為公共交通體系的節點型基礎設施,是決定公共交通體系能夠成網運營的關鍵。
“在新城新區的規劃建設過程中,應該對交通綜合樞紐進行科學選址,并為未來預留足夠的余量。同時,在對交通綜合樞紐進行設計時,也應該在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的同時,充分結合我國實際交通組織的特點,積極探索出適合區域運輸特點和未來需求的綜合交通樞紐。”李艷芳說。
構建三維立體城市結構
把城市變為三維立體結構,能拓展城市空間,縮小居民出行距離,提高城市活力
在城市發展中,地下空間的利用越來越受重視。李艷芳認為,地下空間是城市基礎設施的重要空間,新城新區在建設過程中,應做好產業測算與人口測算,科學規劃并做好足夠的空間預留。
“傳統的城市形態是二維平面的,如果能把城市變為三維立體結構,可以極大地拓展城市的空間,縮小居民的出行距離,提高城市的活力。”林小涵說,對于三維立體的城市,需要充分開發地下空間,不但要充分利用樓宇的地下部分,也要讓交通、管線在地下空間都獲得良好的規劃設計。
其中,在道路地下空間的開發中,應做好立體化設計、垂直空間分層利用,在不同的深度布局不同的功能,并和周邊的樓宇及小區實現順暢銜接。
目前東京等發達國家城市對地下空間的立體化設計已十分成熟,而國內在這方面仍然有較大潛力可挖。記者了解到,目前城市地下空間開發面臨的較大障礙在于土地管理制度。換言之,土地類型如果是交通用地就不能商業開發,如果是商業用地就不能蓋住宅。若要對地下空間進行立體開發,勢必會涉及到不同功能類型的混合及分層利用。目前國內很多地鐵站、火車站和中心城區道路地下空間土地的開發,均受制于這種土地制度而無法開展。
“新城新區可以借鑒香港和發達國家經驗,一方面將土地管理從平面管理改為立體管理,允許在三維空間分層開發;另一方面推出混合型的土地類型,允許交通功能和其他功能混合。”林小涵建議,在新城新區的前期籌建階段,應充分考慮地下空間的遠景需求,做好地下空間的規劃設計,并在建設階段一次性建好,或為今后發展預留充足的空間。
“在利用城市地下空間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成本因素和安全風險。”戴繼鋒指出,從相關資料看,隧道內交通事故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明顯高于地面交通,修建城市地下道路時,一定要做好規劃論證。同時,地下交通需要有排煙、排風、照明、消防、排水防澇系統相配套,這些系統的維護成本較高,成本收益問題也應統籌考慮。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交通 新城 城市 新區 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