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農業如何從“靠天”到“知天”?
由于目前農業農村的數據共享開放不足,信息孤島、數據壁壘、數據碎片化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仍大量存在,直接制約了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互聯互通、協作協同和科學決策
近年來,信息前沿技術的快速應用為傳統農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我國先后建成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蘋果、獼猴桃、芒果大數據中心,并與“三農”緊密結合,開啟了龐大的市場。對于在“三農”領域既有前瞻性又肯下真功夫布局的企業來說,可望迎來碩果累累的收獲期。
農業原來是靠天吃飯,現在卻多了云計算服務的“云”,可以靠大數據分析和預測來“知天”吃飯。例如,在農業生產服務方面,我們可以建立人與生產要素的連接,通過智能硬件、云平臺,獲取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關鍵數據,為區域農業信息化發展提供決策支撐。同時,通過大量農業生產數據的積累和分析,探索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模式和農產品品牌化管理模式,可以為農業交易服務領域打造共享經濟平臺,實現農業生產節能、增效、增收,提高農民收入。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面向數據開放、共享、融合的又一次信息化浪潮方興未艾。數據已經滲透到幾乎每一個行業和領域,成為重要的資源,并對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等產生深遠的影響。挖掘大數據的價值,發揮大數據的效用,前提是要做好數據資源的共享開放。“三農大數據”是大數據產生和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是我國大數據發展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不過,由于目前農業農村的數據共享開放不足,信息孤島、數據壁壘、數據碎片化和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仍大量存在,直接制約了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互聯互通、協作協同和科學決策,也阻礙著農業大數據生態圈的構筑和農業現代化的深入發展。
促進農業農村數據的共享開放,有必要從共享頂層設計、共享內容標準制定、共享機制完善和法律法規保障等方面進行系統設計和統籌規劃。通過農業農村信息資源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打破數據壁壘,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通過搭建開放式、協作式平臺,實現農業農村數據的共享共治;通過大數據的應用,建立高價值農產品的品牌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標準化和規模化的農業生產、流通體系。
如此,以往看天吃飯、被看作是弱勢產業的傳統農業,加上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后就會變得潛力無限。我們相信,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分散的農業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實現農業交易服務的標準化、流程化、高效化,會真正激活農村各類資源的價值,為農民的生產生活提供便捷的智能化服務支撐,加快推動我國農業轉型升級。
(作者為神州控股董事局主席)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數據 農業 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