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聚焦校園冷暴力:易被忽視 心理創傷數十年難愈合
防治校園冷暴力需全社會重視起來
去年12月,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印發了《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專項督導暫行辦法》,要求專項督查治理校園欺凌和暴力行為等重點問題。教育部等九部門也制定了關于防治中小學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從預防、處置以及形成工作合力等三方面,提出更專業、細致的要求。但是相較于肢體沖突來說,具有隱性的冷暴力并不好界定。
姚煒耀認為,因為不同個體的心理耐受力是不同的,有的孩子認為被幾個同學排擠就接受不了,有的認為可以跟別的同學玩,所以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通常的一個判斷標準是有組織、有系統的進行語言攻擊、排擠、冷漠等,易導致某一個學生心理和精神承受巨大壓力。
根據指導意見規定,對實施欺凌和暴力的學生,學校和家長要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和警示談話,情節較重的,公安機關應參與警示教育。對屢教不改、多次實施欺凌和暴力的學生,應登記在案并將其表現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必要時轉入專門學校就讀。對構成違法犯罪的學生,根據法律法規予以處置。
“如果是在校期間,學生長期受到冷暴力,造成學生出現抑郁、自殘等嚴重后果,施暴者和學校要承擔民事責任。如果學生正在實施自殘自殺行為,負有保護義務的老師沒有進行制止,還要承擔刑事責任。嘲諷、辱罵等情節嚴重的,施暴者還可能構成侮辱罪。”姚煒耀說,但是司法維權并不是最好的方式,因為忽視、孤立、辱罵等冷暴力行為很難取證,還是要注重對受害者進行心理和精神上的疏導,及時介入阻斷這種暴力行為。
張量建議,家長要掌握正確的教育理念,平日里多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得知孩子遭遇到冷暴力,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與同學、老師積極交流,打開孩子的心扉,解決問題。對于老師來說,一方面不能以分數作為對學生的唯一評價標準,要全面看待孩子的優缺點,既育才,更育人;另一方面要積極調解孩子之間的矛盾,力促學生內心感化、行為轉化,做到跟蹤輔導,解決暴力發生的深層次原因。
在制度構建層面,杜學玉認為,從國務院的辦法到九部門的意見,對學校建立防治學生欺凌工作有相關的要求,但是在實踐中,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實施細則和問責辦法,保障國家規定落地見效。姚煒耀則建議有關部門加強監管與指導,培養教師對校園暴力形成正確的認知,掌握正確的處理流程和措施,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防治工作機制。 (文中未成年人均為化名)
編輯:梁霄
關鍵詞:校園 冷暴力 心理 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