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王炳交:膠州灣畔的燈塔人生

2017年07月18日 15:09 | 來源:中工網
分享到: 

一顆“螺絲釘”

從1976年2月2日走上這個崗位,一直到今天,盡管燈塔的管理權幾經更迭,自己也從部隊轉業到了地方,今年60歲的王炳交卻始終守候在團島燈塔身邊,堅守“燈明標亮,準確護航”的職業諾言。多年以來,團島燈塔的發光、發聲、發訊率以及維護正常率年年遠超作業標準。

2017年6月12日,記者來到東經120度16分,北緯36度04分的團島燈塔,目之所及,處處干凈整潔,連上塔頂必經的樓梯都擦得一塵不染。彎腰,弓背,沿著狹窄且近80度的扶梯進入到旋梯口,然后再曲身進入燈塔,塔臺內徑2.3米,下部內徑3米,燈籠內徑2.6米,這個三點一線式的塔頂狹小空間,就是王炳交工作了41年的場所。每天分步驟對燈塔外部、水晶凸透鏡和頂端銅球等部位精心擦拭、除銹、打光、涂漆……他的工作內容簡單、枯燥卻干得一絲不茍。

近16米高的塔頂是個半球形,這絕對是一項高難度的“高空作業”。夏天,在烈日的暴曬下,燈籠里的溫度往往高達40多攝氏度,即使一動不動,在上面站一會兒也會汗流浹背,更不用說緊貼著燈籠打磨因腐蝕而產生的銅銹了。冬天,海風呼嘯而來,人站在燈塔平臺上往下看腿都會打哆嗦,稍不注意,就有跌下去的危險。可這些活,王炳交全搶著干。而給燈塔平臺外沿部分刷漆,更成了他的“專利”絕活。每次都是拎著油漆桶爬到燈塔頂部,鏟舊漆、刮膩子、涂新漆,一道道工序一氣呵成。

無論干什么,都要用心去干,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螺絲釘”精神,成為支撐王炳交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如初般守護燈塔的信念之源。

一位“革新迷”

始建于1897年的團島燈塔,當時由德國殖民者建造,1900年12月1日正式啟用。這座在海岬上聳立100多年的燈塔由于使用時間長,不少設備“超期服役”,以至于經常“罷工”,這成了王炳交的一塊“心病”。

每當燈塔設備出毛病,專業技術人員來修理時,王炳交都跟在旁邊認真學。有同事開他玩笑:“炳交,你是不是想改行當個修理工呀?”說者無意,聽者有心,這句玩笑話讓他產生了一個念頭:我咋不能學著給燈塔“看病”?

說干就干。燈塔的設備是德國人建造,很多技術難題連專業技術人員看了都直搖頭。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王炳交,邊上補習夜校邊堅持自學無線電基礎理論、電工學、無線電顯示等課程。遇到疑難雜癥,他還利用休息時間跑到市區向無線電修理師傅們請教。功夫不負有心人。長年累月的摸索讓他漸漸成了一個多面手,柴油機、油漆、焊接、電路控制等樣樣在行。燈塔再出現些“小脾氣”,王炳交在機器旁搗鼓幾下,很快就會恢復正常,這讓同事們豎起了大拇指。

可王炳交卻不滿足于此。

霧號是燈塔的重要組成部分,遇到大霧和暴風雨等能見度極差的惡劣天氣時,船舶就需要根據它遠至7海里的鳴叫信號來判斷自己的坐標位置。因為靠海,空氣中鹽分高對線路腐蝕很大,性能老化。上世紀80年代末,燈塔霧號設備的性能已達到極限。如果將其報廢更新至少需要10多萬元。這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這時,王炳交萌發了對它進行革新改造的設想,并得到領導同意。

由于年代久遠,設備既無圖紙、也無配件。沒有現成的圖紙可以借鑒,王炳交就在線路上貼上白膠布編上號碼,一處一處拆,再根據標識和畫好的草圖進行重新組裝,經過兩個多月的艱苦攻關,終于摸清了繁雜紊亂的線路。有了大致輪廓,緊接著,他在信號機轉換系統上安裝冷卻系統,克服了信號機經常跳閘現象,延長了信號機之間的轉換時間;用空氣開關替代了保險絲,解決了原霧號配電盤上柱式保險絲繁多,很容易燒壞且查找不易的缺陷……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關后,這臺“老古董”再次迸發活力。

在燈塔,燈光裝置的穩定性是重中之重。深知這一點的王炳交又在這上面動起了腦筋。他設計了一個燈塔燈光同步顯示裝置,足不出戶就能觀察出燈塔燈光的發光狀態,而加裝的停電報警和燈光熄滅報警裝置,又增加了值班人員的保險系數。他發明“自動換炮機”利用電流繼電器監視回路電流,在燈塔線路上串連上調壓電阻器,讓開燈時電流逐漸由小增大,進而延長燈泡使用壽命。“像這樣1000瓦的大燈泡,以前1個月能用壞4個,現在4個用1年。”而這些,還僅僅是王炳交17項技術創新中的一部分。

編輯:梁霄

01 02 03

關鍵詞:王炳交 膠州灣 燈塔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