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大學藝術博物館 不僅僅是為了審美教育
在世界博物館之林中,大學博物館是其中一道特別亮麗的風景線。近年來,大學博物館在國內也越來越受到普通公眾的關注。據報載,南京大學永寧博物館日前舉行奠基儀式,標志著南大80年博物館夢終成真o南京大學永寧博物館規劃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建成后將集中收藏與展示南大所有文物,包括自然科學、人文社科和藝術類藏品。去年9月,北京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舉行開館儀式。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以其獨特的建筑造型,高質量的藝術展覽,成為文化界一大盛事。
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世界已有3000多家各種類型、主題的大學博物館。這3000多家大學博物館中,又以藝術類博物館最為引人關注。一所高質量的大學藝術博物館,不僅可以為所在學校的學生學習藝術提供極大的方便,也成為所在城市和社區公眾欣賞藝術、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平臺,更是城市和社區文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在全世界3000多家大學博物館中,美國擁有1000多家。相比較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大學博物館,美國的大學博物館整體上在博物館的類型,博物館的經費,藏品的數量、質量,博物館的運作效率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特別是美國一些頂尖大學的藝術博物館的藏品和展覽,不遜色于任何一家世界一流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學院副教授董捷曾對美國的藝術類大學博物館做了深入的研究。這里介紹了他親歷的在世界上十分有影響的幾家各具特色的美國大學藝術博物館。
我曾獲選“哈佛-燕京學社藝術史專項學者”,赴美一年。除在圖書館里埋首數月完成近五萬字專業論文外,考察全美重要的藝術博物館也成了此行的計劃之一。我的“博物館之旅”遍及美國東、中、西部十余個城市,到訪各類藝術博物館近40家。其中附屬于一些知名高等學府的藝術博物館格外引起我的興趣。它們既是對學生進行藝術教育的課堂,也是所在城市和社區公眾欣賞藝術、進行審美教育的重要平臺。
哈佛大學博物館群有17家博物館,僅藝術博物館就有三家
哈佛大學博物館群有17個博物館,每一個博物館都有與其相掛鉤的學科,該學科的專業教育就在這些博物館中以各種有趣的方式進行。比如,哈佛大學皮博迪博物館是為考古與人類學專業所設,我們燕京學社的邊上就是近東文化研究中心,在這里又設立一個小的博物館,專門陳列美索不達米亞文物。所以說哈佛大學大博物館下面套小博物館,每一個博物館都跟專門的學科與研究密切相關。這樣龐大的博物館群為高水準教育提供了最強有力的平臺支持。
在哈佛大學訪問期間,我十分羨慕他們的學生在博物館里所接受的專業教育。作為一個美術史工作者,我對哈佛大學的三家藝術博物館格外關注,特別是福格藝術博物館和賽克勒藝術博物館。我在哈佛大學期間,正趕上營建新館,于是很多福格博物館中的精品,也被暫時放在了賽克勒博物館里展出,他們做了一個“福格—賽克勒精品展”。這個精品展的作品幾乎涵蓋美術史的各個時期,如果美術史專業的學生或者美術愛好者能認真看完這些作品,再去研究美術史,會有很大的幫助。2014年新館落成。我去年曾專程故地重游,又看到許多臨時特展之外的名作。哈佛的藏品雖然不像盧浮宮那樣包羅萬象,每類作品都汗牛充棟,但是它的作品門類之全足以講述一部完整的世界美術史。
這其中有很多作品值得一提,比如安格爾的畫《拉斐爾和弗娜麗娜》,畫的是拉斐爾和他的模特兼情人。拉斐爾是安格爾心中最偉大最受崇拜的畫家,這張畫作是一個19歲的藝術家對他的前輩、一個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故事的再敘述,如果要研究拉斐爾的話,安格爾的這幅畫經常會作為故事的插圖。我初入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時,頗驚詫于這么重要的作品會出現在一個大學的博物館里。
哈佛大學藝術博物館最知名的收藏,莫過于它的十九世紀法國繪畫,館藏的很多名家作品都堪稱代表作,這其中有雷諾阿、德加等人的名畫。除了早期印象派大師的作品之外,這里還收藏了很多后印象派(如高更、凡高等人)的作品。這樣就可以放在一起對比,如果你是個研究十九世紀法國繪畫的學生或者學者,哈佛藝術博物館的藏品足以令你大做文章。
除了館藏作品的豐富和專業之外,哈佛大學的博物館在選址時與學生和教學的親近也值得贊許。原賽克勒博物館與哈佛大學美術史和建筑史系共用一棟建筑,從樓梯上去左手邊是美術史和建筑史系,有學生的教室、研究生的研究室、教授的辦公室,右手邊推開門進去就是這座博物館。美術史系的學生們上課間歇,趴在門上就能看到隔壁博物館里精彩的藏品。
在每個學期開始的時候,一些專業課老師就會向博物館提出教學要求:這學期我要上一門什么樣的課,需要使用博物館的次數,需要博物館協助展出哪些展品。博物館有義務為這門課做相應安排。比如說,一位老師這學期要上17世紀的歐洲版畫這門課,他就會要求博物館把他指定的一些版畫作品,比如倫勃朗的作品,放在小的陳列室里面。當然這個陳列室也是對公眾開放的,但是首要是為這門課的學生服務,我參觀的時候有好幾次都遇到了哈佛的學生正在上課。
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中最精彩、最能撥動中國觀眾心弦的,莫過于它的中國古代藝術收藏
如果以一個中國游客的角度去觀察,哈佛大學的藝術博物館中最精彩、最能撥動中國觀眾心弦的,莫過于它的中國古代藝術收藏。這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華爾納探險隊在中國盜竊的佛像以及敦煌壁畫。1923年,時任哈佛大學福格藝術博物館東方部主任的華爾納,組織考古隊遠赴中國敦煌,在給了當時看守莫高窟的王道士一些禮物之后,華爾納用膠水粘取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畫精品10余幅,又以70兩銀子的價格從王道士處取得了328窟盛唐的精美彩塑供養菩薩。這些被盜走的敦煌文物運回美國之后,就放在哈佛大學的福格藝術館,成為鎮館之寶。如果拋開這些文物盜竊行為而言,華爾納還是西方世界著名的漢學家。他是第一個在哈佛大學兼職教授中國藝術史,同時做考古學家的人,更是美國最早開設中國考古、中國美術和中國文化教育課程的人。當然他成為考古學家的資本,很多都來自于非法手段,這是那個時代美國大學和博物館共有的一個現象: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對貧窮羸弱的文明古國的文化掠奪。
自從1895年斯文赫定第一次成功地穿越號稱“死亡之地”的塔克拉馬干大沙漠并出版了《穿越亞洲》,英國、德國、法國、俄國、日本等,爭先恐后地發起和贊助了一次又一次的絲路探險,而每一次探險幾乎毫無例外都是由博物館出面資助、以獲得絲路文物為目的,美國是出動最晚的,也是收獲最小的。
我和朋友在哈佛藝術博物館參觀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一個非洲裔女管理員走過來用英文問我們是不是中國來的,并說自己在這個博物館里工作了30多年,她還清楚地記得,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剛剛改革開放的時候,第一次有中國的代表團來哈佛的藝術博物館參觀,代表團中有一位中國教授看到博物館陳列的敦煌文物特別憤怒,當場就演講起來,說這些文物是如何來的,吸引了很多美國的大學生旁聽。30多年過去了,這個管理員依然印象深刻。她告訴我們,作為一個美國人,她對這樣的事情非常難過,她認為這些東西都應當屬于中國。
編輯:楊嵐
關鍵詞:審美教育 大學藝術博物館 藝術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