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用溫暖重新定義“路人”
開欄的話
穿上熒光綠的馬甲,幫街頭走失的老人找到家;女乘客機場暈倒,一旁的軍醫緊急施救;12名鄉村老師,走山路去為脆骨癥的孩子上課3年……總有那么一些人,用自己的行動,寫下對價值命題的回答。他們是普通人,他們是好人。
的確,哪怕最簡單的善舉,也能讓人感受愛的分量。我們可以懷疑、憤怒,可以感嘆“這個社會怎么了”,但同樣需要真誠地頌揚真與善,向人性與人心的光芒致敬。
本版今起推出“暖聞熱評”欄目,為發生在你我身邊的暖新聞點贊。希望我們一起來呵護這可貴的暖意,一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讓心與心靠近,讓人與人相遇,讓這個世界更溫暖。
【人物】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斑馬救援隊
【事件】一年前,單縣大雨,很多小轎車在路上熄火。江波和朋友一起,從積水中拉出來三四十輛車。當時的七八個人,成立了斑馬救援隊,免費救援車輛、尋找走失的孩子老人。一年下來,斑馬救援隊已發展到隊員8000余人,北京、上海、鄭州等城市也成立了幾百人的支隊,隊員中不少是曾經被幫助的人。
“每一個年長的咱也去幫助他。每一個小孩,每一個特別弱小的咱也去幫助他。”斑馬救援隊隊員質樸的話語,映照暖意。“以我善舉,換你笑容”,讓本是陌生的路人從此產生了關聯,傳遞出溫馨的正能量。救援隊短期內迅速壯大的過程也說明,哪怕是一點一滴的愛心與善意,只要共同呵護、熱情播撒,就能不斷生長、花開滿園。
路人,容易讓人聯想到陌生、旁觀、冷漠等詞匯。一句廣為傳播的網絡流行語,就叫“從此是路人”;雖有戲謔的成分,但也折射出一定的社會心態。現實中,也曾發生過交通事故后有人受傷倒地,多名路人經過卻無人施以援手的事。盡管這類極端情況均屬個案,并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風氣,但一些路人冷漠的態度,的確值得每一位社會成員深思。
斑馬救援隊堅持義務救助不動搖,但要求被救助的人承諾,以后像他們一樣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特殊的救助原則,令人印象深刻。隨著陌生人社會的到來,人際關系遇冷的問題,似乎難以回避。然而,冷漠的存在,并不是傳遞冰冷的理由。每當出現“老人摔倒無人敢扶”之類的新聞,總有人拖長聲調去感慨“人心不古”,而自己并沒有起而行之、付諸改變。這不僅于事無補,還會讓本已“遇冷”的社會人際關系,更添幾分寒意。
其實,路人不是別人,正是你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每個人涵養反求諸己的道德自省、從我做起的道義自覺。今年的山東高考作文題,提到了合肥一家24小時營業的新華書店。每到深夜,就有一些拾荒者、流浪者來到店里,他們不是來消費的,無法帶來任何利潤,然而,書店愿意給這些無家可歸者提供棲身之所,“從來不驅趕任何人”。書店的良善之舉,又何嘗不是在試圖重新定義路人之間的關系呢?這樣的愛心故事,蘊含著溫暖人心的力量。
不可否認,即便對于類似的暖新聞,也會有人擺出一張“冷漠臉”。在這個新聞不時反轉、情感會被消費的時代,有的人否定一切感動,有的人為自己打造一副鎧甲,有的人從易感變成看透一切的無感。封閉了內心,失去了感動的能力,只會讓美好的情感、閃光的人性與自己“從此是路人”。試想,如果你與災難不期而遇,你希望有怎樣的路人經過?你或許會想到抗洪大堤上的“最美睡姿”,火災現場中的“最美逆行”,長江濁流里的“最美潛游”。實際上,我們不能選擇遇見什么樣的路人,但至少,我們可以選擇成為什么樣的路人。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少一些形同陌路的冰冷決絕、強勢圍觀的看客心態、值不值得的精心算計,多一些以心換心的真情付出、守望相助的道義堅持、贈人玫瑰的慷慨無私,汩汩暖流,就會在路人之間傳遞;路人關系,也將被重新定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路人 溫暖 新定 定義 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