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村民“挪窮窩”進城:一道復雜的人生選擇題
就業就在家門口
如果不是找到了工作,南趙莊新區的劉振英恐怕會和劉東一樣,正蹲在樓下曬著太陽,和鄰里拉著家常,靠養老金和子女的貼補生活。
剛搬進新家時,李振英一會兒坐坐沙發,一會兒坐坐床,坐哪兒都覺得太軟,太不自在,“總感覺這不是自己的家”。但時間長了,她越來越喜歡這里的干凈和便捷。更讓這個73歲的老太太歡喜的是,她今年在小區內的箱包加工車間找到一份工作。
每天7點,她準時到達車間開始工作,把縫紉好的書包翻過來,安裝小零件,剪掉線頭,裝入透明包裝袋……如果沒有意外,她一天能翻50個書包,掙到12元。對此,她很知足:“下樓就能工作,老了還能掙300多塊錢一個月,至少夠買菜吃了,這么大年紀了還能干嗎呢?”
劉振英所在的車間于今年2月正式入駐南趙莊新區。據南趙莊村支書楊連義介紹,該車間的基礎設施和裝備由淶源縣扶貧局出資裝配,由淶源縣鼎華箱包加工廠租來做來料加工,每年租金10萬元。“這種‘企業+加工點+農戶’的家庭手工業模式,一方面租金將用于該社區沒有勞動能力的居民的生活保障,另一方面還可以為社區的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楊連義總結道,“彼此借力才能互惠互利。”
“車間招工時有100多人來報名應聘,最后錄用了51名縫紉工和20名翻包工,絕大多數為南趙莊村貧困戶。”該車間負責人馬小玲說,縫紉工每月能拿到1500~2000元不等的工資,翻包工每翻一個包可以掙到0.24元,多翻多得。
馬小玲自己每月能拿到2500元,這出乎她的意料。在這之前,馬小玲每天的任務就是接送孩子上學、做飯、做家務,是個典型的家庭主婦。今年1月,馬小玲看到小區的招工通知,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去應聘,不料卻憑著以往在服裝廠打工的經驗成了車間負責人。“在小區內工作既能照顧孩子,又能掙到工資,以前可沒這樣的好事。”她說。
“如今淶源縣是易地搬遷安置區與產業園區兩區同建,所以在發展扶貧產業這塊力度更大,也就會讓產業的發展與‘十二五’時期移民搬遷區、災后重建安置區進行銜接,共享發展紅利。”淶源縣扶貧局局長孫軼說。
鼎華箱包加工廠廠長孫章鎖粗略算了一筆賬,開工后的這3個月里,因該車間生產的書包不達標已造成近30萬元損失,再加上連續3年每年10萬元的租金,“相當于我們入駐后的前3年是白干了,3年哪能掙回這60萬元?”孫章鎖坦言:“其實最初我們也不想來,村民們都沒有縫紉經驗,還得進行培訓。但能幫助更多的人就業是件好事,我們有這樣一種情懷。”
目前,該小區的二期車間正在籌備中,孫章鎖準備將招工范圍拓展至南趙莊新區周圍的社區和村莊,這也是他擴大生產規模的重要一步。
編輯:梁霄
關鍵詞:村民 人生 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