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訊息訊息
評《白馬部落》:一部非虛構文學的代表之作
《白馬部落》的出版具有重要意義。白馬藏族是藏族中非常古老的一支,白馬人居住的地域不大,人數不多,相對弱小,他們的文化具有獨特性甚至唯一性,但因為沒有文字,白馬人的文化傳承只能通過口口相傳,一個白馬老人的離去可能就是一小塊歷史的消失。此外,曾經的封閉讓白馬人極富民族個性的文化得以保存,但隨著時代的進步、地域的開放,特別是旅游熱的興起,全球化、現代化的浪潮正在使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快速消失或被同化,如何刻錄下或永遠留住一個民族漸行漸遠的背影,使古老獨特的文化不至于消失殆盡,已非常緊迫,影像是最直接的記錄方式,但對一個作家來說,文字才是最好的選擇。《白馬部落》是第一部系統、全面并有深度地反映白馬民族文化的非虛構作品,其寫作意義已突破了文學本身,史料價值尤為突出,同時,這部書的寫作也體現了一個作家的責任感與擔當精神,體現一個作家對時代發展與文化傳承問題的深層次思考。
《白馬部落》源于作家陳霽的親歷寫作。陳霽工作生活在四川綿陽,四川白馬人世代居住的寨子就散布在所轄的平武縣,“2013年,我到白馬歌手門朝友家做客———那是我正式去白馬前的一次熱身。”2014年大年初五,陳霽正式到白馬掛職體驗生活。剛去時,他認識的白馬人并不多,但他讓門朝友列了一個名單,在鄉干部的陪同下,扣響了一戶又一戶白馬人家的房門,于是,那些深埋的故人往事,就像春天解凍的小溪般潺潺流出。2014年秋天,陳霽出版了長篇紀實散文《白馬敘事》,但這只是個開始,他反而覺得“《白馬敘事》這個容器太小,還有更精彩的東西它無法容納。許多的人物,帶著他們各自的人生故事,不經意就撞上門來。……我被一只看不見的手拽著,不能不繼續往白馬的深處走。”又經過了近兩年的艱苦采訪、悉心打磨,2016年中,《白馬部落》正式出版。陳霽說,“過去的兩年,我大部分時間都住在白馬。我像一個獨行俠,開一輛越野車,奔走于各個寨子之間。”這部書,是陳霽先生用腳和車輪丈量出來的、一句一句訪談出來的、或者從縣志里一點一點挖掘出來的。“既然是非虛構,我力求還原真相,尤其是追求本質的真實,所有的故事都來源于第一手采訪。”陳霽說。
《白馬部落》為讀者揭開了一個古老民族神秘的面紗。白馬人是中華民族大家庭里非常獨特的一支,又被稱為民族的活化石。學術界的主流觀點認為人類起源于非洲,而基因樣本顯示,白馬人的祖先在五萬年前就走出非洲,到達了亞歐大陸。他們自古以來僻居深山老林遺世獨立,寨子依山依河而建,居住的房屋是“一律的土墻板屋,三層小樓,頂著魚鱗般的石板或者杉木塊,擁擠在山洼山脊。儼然是現實版的世外桃源。人數千余的部落,人人穿長袍,束彩色腰帶,圓盤氈帽上飄弋著白羽毛,仿佛從遠古走來。”他們不與外族通婚,因其居住地相對封閉,也很少為外人知悉,俞顯神秘。陳霽先生借助天時地利人和,用親身的所見所聞所感,娓娓道來,以一個作家獨特的視角,帶領讀者深入這個古老民族,自然環境、獨特文化、制度變遷等在筆下盡情展現,使人們更加深入地了解、認識這個特殊的族群,就打開了窗口。
陳霽先生這部書雖然是非虛構體裁,以“非虛構”進入,竭盡可能地接近真實,但也是文學的,在表現手法上豐富而開放。作家嫻熟地運用各種寫作技巧,大大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同時,對一個族群古老神秘文化的探尋,對人物命運的關切,都增強了對讀者的吸引力。
(作者為著名文學評論家)
編輯:楊嵐
關鍵詞:白馬 非虛構 白馬部落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