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動態書畫動態

紀念潘天壽誕辰120周年大展開幕 一味霸悍與強其骨

2017年05月03日 11:23 | 作者:? 陳耀杰 劉倩 | 來源:雅昌藝術網
分享到: 

與“飲水生涯”相鄰的板塊是此次展覽的第三個板塊“一味霸悍”,這一板塊看起來很像是一個碑林,重點展現潘天壽作品的筆墨成就。在這里,潘天壽先生的作品,再一次以博大的氣勢撲面而來,他畫的蒼鷹、巨石、蒼松背后都是博大的,強其骨的精神,畫面中的蒼松就像鋼澆鐵鑄一般,那樣的濃郁,那樣的蒼勁。還有畫面中的巨石,巨石放在畫面的中心是非常難處理的,但是潘天壽先生藝術最大的特點就是造險,巨石放在畫面中心造險,通過植物破險,通過動物表現精神。

一味霸悍展覽現場

一味霸悍展覽現場

《梅月圖軸》

比如作品《梅月圖軸》,創作于1966年1-2月間,這是這是潘天壽一生最后一幅指墨畫巨構,這幅作品中提有一首詩:“氣結殷周雪,天成鐵石身。萬花皆寂寞,獨俏一枝春。”潘先生作此畫時已是“文革”前夜,他似乎感受到了什么。畫中充滿了象征意味。在這幅幾乎正方形的畫面上,一株粗大老梅樹的虬枝鐵干成S 形橫過畫面,成為畫的主體。潘天壽用了很多筆墨著意塑造了樹干的蒼老剛勁,而只在樹梢上畫了幾朵小小的淡紅色的梅花,很不引人注意。在花的后面,卻畫了靜夜的圓月和淡墨畫成的夜空。環境是那樣冷峻,然而又有一些溫暖,微微淡黃的月色,和稀少而嬌艷的幾朵梅花。自然力量的不可躲避,冰刀雪劍的嚴重摧殘,從梅樹的粗干上強烈地表現出來,而那樹梢上的幾朵小花,卻證明了生命的頑強,也更襯托了生命的美麗。據許江院長介紹,這這幅作品后來被認為是“黑畫”,但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在這這張畫中見到潘先生的筆墨和情懷,尤其可以感受到潘先生冥冥之中感受到的悲懷。

《雄視圖軸》作品右下角一枚朱文印為“寵為下”

在比如《雄視圖軸》,作品右下角一枚朱文印為“寵為下”。得寵是很低下的事情,這種博大的人格,今天我們更能從中感受到那種鋼筋鐵骨的分量,畫面上靈鷲居高臨下,目空一切,仰視的構圖增添了靈鷲的崇高感,故體積也作了一定的夸張。呈倒三角形的石巖造型有別于潘天壽以往的方形巨石,雖靈動但更增加了畫面奇險的感覺,故又以右側松針作視覺上的平衡。左側飛流直下,乃從禿鷲視線所帶出,與紙邊成平行狀態,既增加了穩定性,又襯托出近物的高和險,使之氣脈貫通。這樣的寓靜于動、寓奇險于平衡的表現方法,的確是常人所難以想象和做到的。

貓石芭蕉圖50年代設色、指墨237.5×120CM

潘天壽 鐵石帆運圖 中國畫 249.5×242cm 1958

潘天壽把繼承前人成果和高難度的基本功訓練看成是創新的起點,在本土文化基礎上的拓展是其創作的原則。同時,他堅持畫家的全面修養,將繪畫看成是人的完整人格的外化,重視作品內蘊藏的價值觀。

展覽的第四個板塊是“奇崛明豁”,這一板塊在呈現上很像是一個講堂,用許江院長的話來說,這一板塊的作品“特別的干凈”,讓我們有時間在前幾個展覽被震撼的情況下,靜靜的感受潘先生藝術內在的東西,這里的作品很多都是橫寫的,聚焦潘天壽先生在中國畫章法上的創造匠心。比如《江洲夜泊圖》,潘天壽先生從上世紀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畫了很多張:“他不斷的在畫面中組幾棵樹,最終將樹組成了井字形,在畫面的中央成就了我們今天講的構成,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構成,但是他在心里組了幾十年。”

奇崛明豁板塊現場

奇崛明豁板塊現場

潘天壽 雄視圖 中國畫(指墨) 347.3×143cm 1960年代

《八哥崖石圖》中用粉筆寫的“4”

另外一幅作品《八哥崖石圖》則有有很重要的文化史意義,因為在畫面的中間可以看到一個用粉筆寫的“4”,這是文革時期黑畫的標記。從這個展廳的作品可以看出,潘先生總結了從畫材的搭配安排、取舍組合,到構圖中的賓主、虛實、疏密、對比、呼應、交叉、參差、三點關系、三角形的運用、平行線的問題、重心、斜正、畫眼、背景、空白處理、四邊四角、氣脈、開合、不平衡與平衡等等具體的構圖規律,以及題跋、印章在構圖中的作用,相當全面而具體。明確的秩序,雄闊的力量感,在靜態中蘊蓄著動的生命——這就是潘天壽構圖的獨到之處。

雁蕩山花板塊現場

雁蕩山花板塊現場

第五個板塊呈現的是“雁蕩山花”,在這一板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觀景臺,從這里我們仿佛可以遠望雁蕩山,許江院長表示這是五十年代潘先生非常重要的生命體驗,到雁蕩山接受中國山水的陶養,1961年,潘天壽先生去了一次雁蕩,兩年之后他創作了兩幅偉大的繪畫,一幅是《雁蕩山花圖軸》,中國花鳥史上獨畫的野花野卉,以雙勾和沒骨畫法結合,筆墨剛健,色澤清新。背景純為空白,十分單純;而前排野花,卻布置得頗具匠心。疏密交叉,參差錯落,章法井然,處處經得起推敲。其中部分花葉用雙勾填彩畫法,部分則為沒骨,卻結合得非常協調,并具有裝飾味。

潘天壽 雁蕩山花圖 中國畫 122×121cm 1963

另外一幅是《小龍湫下一角圖軸》,這件作品是潘天壽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初期進行的融山花野卉入山水畫藝術實驗中的代表作之一。關于這一實驗的動機,按潘天壽的說法是希望“使山水畫之布置,有異于古人舊樣,亦合個人偏好”。這類實驗與傳統程式比較有三個突出變化:其一,視覺處理上采用近似于西方寫生性風景的焦點透視;其二,采用塊狀和相對封閉的結構方式,即所謂“四面包圍”的造景;其三,使寫意性的山石與工筆花卉結合,青綠與淺絳設色處理結合。

潘天壽 小龍湫下一角圖 中國畫 107.8×107.5cm 1963

編輯:楊嵐

1 2 3 4

關鍵詞:潘天壽 紀念潘天壽誕辰120周年 中國畫 潘天壽誕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