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從37萬到19萬,然后呢?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22日(記者 汪俞佳)“以往畢節留守兒童成為新聞主角,不是意外死亡,就是青少年犯罪,坦白說,我真的很痛心也很慚愧。”4日上午,民盟組小組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貴州省畢節市副市長冉霞面色凝重、語調低沉。
“我之前分管教育,對留守兒童的關注主要集中在學校教育層面,孩子放學回家以后有沒有人照顧,包括輟學孩子情況如何,我基本上處于知情盲區。”
揪心。
冉霞委員的話,勾起了多位現場委員的回憶,大家有的眉頭緊鎖,有的低頭交談——2012年,貴州畢節5個男孩在垃圾箱里燒炭取火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2015年,畢節4名兒童在家中疑似農藥中毒……
“現在畢節的留守兒童情況怎么樣了?”不知哪位委員問了一句。
冉霞委員輕輕舒了一口氣,接著說:“留守兒童的問題不是小事,現在我們已經把民政、公安、教育、工青婦等部門都聯合起來,把留守兒童工作作為一項整體的系統的工作在抓。比如,我們提出了‘四個一批’,具體來說就是把留守兒童的父母勸回來一批,讓父母把留守兒童帶出去一批,沒有監護人的再明確落實監護人一批,最后是政府兜底一批。現在,畢節的留守兒童已經從過去的37萬人減少到現在的19萬人。”
從37萬到19萬。數字的背后,有努力,也有欣慰。
“近年來,國家加大對連片特困地區的扶持力度,包括畢節在內的很多貧困地區都開始大力開展產業扶貧,老家有好工作,有錢賺,家長們都返鄉了,留守兒童自然不再留守。”
更讓冉霞欣慰的是,2016年2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并強化了家庭、政府、學校的責任,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的關愛和保護有了國家層面的制度保障。
從37萬到19萬,然后呢?
困惑與思考隨之而來。
數字是動態的,是表象,是“治標”。冉霞在調研中發現,有的孩子家長雖然被勸回,但很快又會因為收入上不去等原因再出去打工。如何讓孩子家長安心返鄉就業創業?不僅是畢節的思考,也是長期困擾冉霞的問題。
如何標本兼治?冉霞看來,經濟發展是解決留守兒童問題的根本鑰匙。“貧困地區還要繼續大力發展產業,以此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國家要給予貧困地區更多優惠政策,創造更寬松的就業創業環境,讓回鄉的人真正留得住。”
“關愛留守兒童需要學校、家庭和政府等多方面協調合作,更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把留守兒童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一切為了他們健康、快樂和陽光成長。”冉霞的呼吁,也是與會委員的期待。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留守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