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預付式消費陷阱層出不窮:商家收錢后或跑路或賴賬
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qū)工商局消費者權益保護科科長外力·阿布拉的網上工作平臺里,有一類投訴總讓他頭疼——預付式消費投訴。
在2016年,僅烏市水區(qū)就接到近300起預付式消費投訴,較此前幾年平均100余起的投訴量,翻了一番還不止。
預付式消費投訴量為何居高不下?商家將為自己的失信經營付出怎樣的代價?
消費者為商家買單
記者查看所有投訴,發(fā)現其中有近50起投訴的是同一家店。
2月9日,時隔近7個月,王曉娟和朋友才拿到這家店的退款。談起這次預付式消費經歷,王曉娟表示,對預約式消費“難再相信”。
2016年7月中旬,王曉娟和朋友在某健身房的強力推薦下,辦理了兩張“優(yōu)惠力度極大”的健身卡,商家承諾當年9月15日開業(yè)。到了開業(yè)的日子,王曉娟和朋友前往發(fā)現,健身房還在初步裝修階段,眼看開業(yè)無期,兩人要求退卡,對方卻始終拖著不給辦理。無奈之下,王曉娟將健身房投訴至工商部門,這才得知,此前工商部門已經接到數起對該健身房的投訴,理由與她無異。
因為投訴量較多,水區(qū)工商局六道灣工商所工作人員對該健身房負責人進行了行政約談,并告知其盡快妥善解決。
據知情人士透露,該健身房正是通過“預付式”消費實現資本的快速累積,從而進行開業(yè)前的設施和人員準備。而這一資本積累的方式也為很多商家所用。商家既能實現資本的快速積累,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服務,消費者又能享受到折扣等福利,本是雙贏,但這種消費模式并非建立在一種平等的法律關系上。
近日,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在大家進行預付式消費過程中,很少有人耐心地將合同仔細讀完,而實際上,這些合同包含著很多霸王條款,商家把消費者的違約行為在條款中清晰標注,卻對自己的違約行為避而不談,或以“最終解釋權歸商家所有”為名而一筆帶過。
編輯:梁霄
關鍵詞:預付式 消費 商家 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