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如何激活區域協調發展內生動力
回望過去的一年,一些亮麗的數據引人關注:高速鐵路投產里程超過1900公里、新增光纜線路550多萬公里、又有1600萬人進城落戶……不同領域的可喜成就匯聚成一幅區域、城鄉協調發展的美麗畫卷,新增長動能正在涌動。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統籌推進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發展”,就是要繼續激活區域協調發展的內生動力,加快形成新的增長極增長帶,讓發展的協同效應、疊加效應源源不斷地顯現出來。
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矛盾長期存在。一方面,各地區自然稟賦、地理區位、資源條件、生產要素等差異很大;另一方面,這也源于“成長的煩惱”,受國內國際經濟大環境影響,必然會出現一些地方率先發展、一些地方發展滯后的“長短腳”,拖住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后腿。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推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意義更為重大。不能再光依靠資源要素大規模投入謀求增長,而必須著力提高經濟運行的效率和質量,提升資源要素的空間配置效率正是題中應有之義。塑造一個要素有序自由流動、主體功能約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務均等、資源環境可承載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才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優條件。
近年來,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始終是中央的工作重點之一。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三大戰略,編制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實施新一輪東北振興戰略,推動中部地區崛起,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總體來說,區域發展已呈現出差距相對縮小的良好態勢,但仍不適應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今后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要繼續推進區域協調發展,進一步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加快形成沿海沿江沿線經濟帶為主的縱向橫向經濟軸帶,培育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城市群和增長極,凝聚起推動發展的新動力。
加快形成新的增長極增長帶,一是要瞄準薄弱環節和滯后領域補“短板”,繼續加強軌道交通、民用航空、電信基礎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引導和支持資源枯竭、生態嚴重退化等地區經濟轉型發展,讓增長的根基更牢固;二是要抓住新型城鎮化這個抓手,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支持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發展,切實發揮出城市群輻射帶動作用,讓增長的動能更強勁;三是擴大對外開放,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深化產能合作,促進互聯互通,在更高層面上實現區域協調發展,讓增長的空間更廣闊。
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的問題將長期存在,今后的工作任重道遠,還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付出長期努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欒笑語)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區域 協調發展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