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今日要論今日要論
奮進中國的亮麗答卷
這是一份傳遞決心的成績單——2016年,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為64.6%,服務業占GDP比重達到51.6%,單位GDP能耗比上年下降5.0%。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攻堅之年,“三去一降一補”取得初步成效;簡政放權等政策推動下,創業創新熱情高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市場活力進一步提升。
這是一份溫暖人心的成績單——2016年,新增一千多萬人口告別貧困,全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314萬人,城鄉收入差距繼續縮小,百姓共享越來越多的發展成果。
紛繁世事多元應,擊鼓催征穩馭舟。
發展成績的背后,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科學謀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堅定推進改革,妥善應對風險挑戰,引領中國經濟巨輪行穩致遠。
“中國將是推動2017年全球經濟加速復蘇的關鍵因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個月前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0.3個百分點至6.5%。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歐盟委員會等多家境外機構也陸續發布報告看好中國經濟增長前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
面對復雜局勢,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斷開創發展新境界
“去年4月至6月,我們先后赴浙江、吉林、湖北等地調研,就突破體制機制瓶頸,通過改革培育新生中小城市進行探索。”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中央調研部部長蔡玲說。
今年全國兩會,民建中央準備了一份加快培育新生中小城市的提案。
“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中國必須走出一條不同于以往的新型城鎮化道路。”蔡玲說,“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以提升質量、增加數量為方向加快發展中小城市,關鍵要在改革落地上取得新突破。
大盤謀局,首在度勢。
當前,世界政治經濟格局正面臨深刻調整,充滿各種不確定性;進入發展新常態的中國經濟,也面臨產能過剩、民間投資乏力、經濟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逐步積聚等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今年世界經濟展望呈謹慎樂觀,但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的不確定性,給經濟復蘇投下巨大陰影。”世界銀行全球經濟發展預測局局長阿依漢·高斯稱,中國經濟正朝著再平衡、更加可持續的增長模式發展,但同時面臨投資增速下滑等挑戰。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云飛渡仍從容。
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新機遇和不斷涌現的新矛盾新挑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了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經濟政策框架,為中國經濟巨輪撥開迷霧、平穩前行,指明了新的航向。
新發展理念指明新的發展路徑——
借助“一帶一路”建設,億利資源集團正計劃進入巴基斯坦、沙特等開展生態修復、清潔能源、創新型農牧業、旅游業和生物醫藥業,改善當地民生。“‘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生態產業市場空間巨大,我國可以通過技術輸出助力‘綠色絲綢之路’。”全國政協委員、億利資源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說。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點燃新的發展動力——
從攻堅之年步入深化之年,從“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擴展到農業、實體經濟、房地產等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不斷擴充,共識進一步增強,對一些重大問題的思考和探索不斷深入。
穩中求進治國理政重要原則把準新的發展方向——
“中國要發展,必須在穩的基礎上發展;穩的目的是進,目標指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說。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經濟 中國 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