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堅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全黨要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進一步強調:“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睂W習領會這些重要論述,我們一定要堅定文化自信的使命擔當。文化自信的意蘊
要堅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對自身文化有全面的認識,對自身的文化價值有情感認同,對自身文化的獨特性保持清醒,對自身文化的開放與融合能力有信心,對自身文化的持久影響力有理由充滿期待。
對自身文化價值有信心。從某種意義上講,文化自信主要是指文化價值的自信,或者是價值觀的自信。判斷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是先進還是落后,是文明還是愚昧,是發展還是停滯,主要不是看它的形態和樣式,不是看它的多姿和多彩,而是看文化所包含和體現的價值取向,包括文化所表達和弘揚的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等。
對自身文化的獨特性有信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原本就具有不同的特質和特征,這種特質和特征決定了這個民族的特有文化品格與文化情懷。如果認為自身文化沒有獨特性,那么就不可能有文化自信;如果認識不到自身文化的獨特性,那么就沒有真正建立起對自身文化的自信。具有獨立起源而又延綿不絕的文化,自然具有獨特性;外來文化與本民族文化相互影響,并實現了本土化生長,從形式和內涵上形成了新的形態,也具有獨特性。
對自身文化的開放和融合能力有信心。文化自信,不是文化自大、自滿和自閉。勇于文化開放,是文化自信的積極反映。在全球化深入推進和互聯網廣泛應用的背景下,關起門欣賞自己的文化,雖然也可以增強自信心,但這種自信難以持久。同樣,如果在開放的環境中,本民族的文化快速消亡,被外來文化所取代,其結果自然也不是文化自信,而是文化自卑。只有在文化開放中堅持自我,主動將外來文化為我所用,我們的文化自信才有堅實的基礎。
對自身文化的持久影響力有信心。值得自信的文化,應該具有廣泛的影響力。這種影響力過去存在,現在也存在,而且會持久地發揮作用。如果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影響力有限,某一個時期具有影響力,另一個時期沒有影響力,也就難以真正建立起文化自信。即使建立起來了,也難以持久,經不起時間的挑戰與考驗。文化自信的淵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三種文化形態之間究竟是什么關系?如何認識文化的承繼與拓新,如何認識我們的文化體系,需要厘清認識。有人把文化定位為物質生產和精神活動的總和,這是文化的大概念;還有一種定位認為文化是與知識和藝術相聯系的社會存在,這是文化的小概念。我以為,用大概念研究文化自信的文化,過于寬泛,難以體現針對性;用小概念研究文化自信的文化,又過于狹小,難以涵蓋文化自信的文化應有的內涵。
三種文化形態具有內在聯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是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文化。其主要內容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與人的全面發展理念;社會主義榮辱觀;“二為”(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和“雙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主要內容的中國夢,等等。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是指黨在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進程中以擔當民族大義、為人民犧牲奉獻和報國為民、艱苦創業等為主要內容的精神財富,包括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鋒精神、大慶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經過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的思想爭鳴,歷經漢唐、宋明以及近代以來的開放融合,所形成的體現中華民族價值取向、思維方式和倫理原則,能夠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文化體系,包括能夠體現人類理想和精神追求、具有科學精神的核心思想理念,能夠與現代文明承接的倫理原則,能夠有利于涵養精神文明建設的中華傳統美德,能夠反映道義高度和美學追求的人文精神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文化體系中居主導地位,起支配作用。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是我們的紅色家譜,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起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文化底色和文化母體。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又是與時代要求相適應的革命文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積極倡導者和發展者。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文化 自信 文明 中華文化 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