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家鄉 為何每逢春節都有綿長細微表達?
鄉村不再
農民的很多觀念早已改變,“金錢成了衡量人的主要標準”
雖然去年暑假回過老家,但王磊光在今年1月初再回羅田時,依舊驚嘆當地城鎮化推進速度之快。“以前的變化局限于縣城,而今到了鄉鎮——村子邊上在修旅游公路,12米寬的路基在建設中,建成后會是7米寬的水泥路,旁邊留出足夠空間修花壇。”
從臘月二十七開始,掛著全國各地車牌的車輛陸陸續續回到家鄉。對于外出打工的家庭而言,有沒有購買房子、車子,成了在外混得好不好的一個判斷標準。
王磊光所在的羅田縣鳳山鎮大霧山村,依舊保持拜年習俗,但和老一輩緊密的親情相比,年輕一代更多是個來往形式,拜個年馬上走。
大年初二早上,王磊光騎摩托車去小集鎮買完東西,先后去3位舅舅和1位表哥家拜年,還順路去了中學同學家,總共不到2小時。他匆匆趕回家,是因為另一位同學約了10時多來自己家拜年,但也只是打了個照面,簡單聊幾句,同學又去下一家了。
“過去拜年,在親戚家吃飯喝酒聊天,甚至留宿;現在大家放下東西,客套幾句,馬上離開,幾乎沒有感情交流。大家之所以拜年,主要還是為了沿襲傳統,完成長輩交代的任務。”王磊光感嘆,若老一輩不在世,新一輩的聯系也就慢慢斷了。
但現狀很難改變。現在的鄉村生活,已經需要打工的經濟收入來維持。除了房價,小地方日常生活的物價比縣城高,縣城又比大城市高。更何況,如今農村青年要娶本地人,普遍行情是兩套房子(老家一棟樓、縣城一套房),外加十幾萬元彩禮。“即便如此,只要哪家有適齡女孩子,說親幾乎到了‘搶’的地步。”對于媒人,大家都遵守的標準是,如初步說定一位,男方至少要給媒人500元;結婚時,還要給上千元報酬,多的要給兩三千元。
外出打工,使得農村生活的絕大部分“貨幣化”。“農民的很多觀念早已改變,金錢成了衡量人的主要標準,知識、學歷以及努力程度,不再是大家最看重的方面。誰家的子女在外打工發了財,他家就被眾口夸贊;誰家里沒有錢,還是靠精打細算過日子,就被人看不起。”王磊光做社會調查的過程中,有人發出感慨:“現在農村的老人和孩子,比過去更愛錢了。”
和往年相比,今年沿著公路還多出了好幾個小集鎮,那是從山里搬到公路邊平坦處造房居住的人們。很多打工者的收入不再像以前那樣流回老家,而是在縣城或是小集鎮上買房、造房。
王磊光所在的村小組,到了年初五就變得靜悄悄。“出去打工的人們,走得差不多了。”王磊光說。
編輯:梁霄
關鍵詞:春節 細微 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