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母親上培訓班學用微信 沒幾天被女兒屏蔽朋友圈

2017年02月09日 14:38 | 來源:澎湃新聞網
分享到: 

小調查:朋友圈內容對父母完全開放的不到四成

昨天,記者做了個小調查。

48個調查對象年齡都不到40歲,有45人加父母一方或雙方的微信,其中6人已“拉黑”父母。

除了“拉黑”父母的6人,39人中有6人選擇“不讓父母看我的朋友圈”;18人稱朋友圈內容對父母完全開放;15人稱內容分組管理,有些對父母屏蔽。

朋友圈內容,為什么對父母屏蔽或分組可見呢?

梳理調查對象意見,首先是父母過度關心,給子女造成困擾。

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的張先生說:“我們平時不和父母一起生活,完全理解父母通過朋友圈了解子女生活的心情,可過度關心就成了困擾。去年夏天兒子得手足口病,我發了條朋友圈,我媽看到后,打了很多電話給我、老婆、丈母娘,說要買機票來寧波。還告訴了她幾個姐妹,幾個姨媽每天電話來問。雖然出于關心,但不斷重復孩子的情況,也挺困擾。”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薛小姐說:“我單身,朋友圈里幾乎發任何內容,媽都會長篇說教,讓我去認識男友,早點嫁了生孩子。”

其次,是怕父母擔心。內容對父母分組管理的15人,基本都提到“父母可能擔心或嘮叨的內容,一般屏蔽”。特別是自己或子女生病、工作不如意、和伴侶爭執這三類,幾乎都選擇“不讓父母看到”。

語言習慣、生活習慣等不同也是屏蔽父母的一個原因。在媒體工作的徐小姐說,自己發了張圖片,感慨“閃瞎我的鈦合金狗眼”,本來是網絡用語,表示震驚,“我爸打來電話把我說了一頓,說好好的人眼怎么變狗眼了,最后上升到我不自愛的高度。”

“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朋友圈內容對父母屏蔽或分組管理也可以理解,是普遍現象,父母完全不必失落。”寧波人和心理咨詢中心主任虞蓉蓉說,知識背景、語言習慣、生活方式、年齡等都會影響人際溝通效果,父母讀取的微信內容可能和子女想表達的不一樣,違背了溝通的初衷。很多子女在發父母可能擔心的內容時屏蔽,恰恰說明對父母的孝順,對父母報喜不報憂也是很多子女的習慣。

她說,每個人對朋友圈的定位不一樣,有的是職場形象管理,有的是生活日常記錄,有些的確不適合父母作為受眾。而且,發朋友圈的初衷多是希望從別人那里得到共鳴、支持、贊同,如果認為父母會誤會、發酵錯誤信息,屏蔽可能更合適。

虞蓉蓉建議父母對子女的朋友圈不要過度熱情,尤其是對成年子女不要過多說教、指責,只作為了解他們日常生活、想法的渠道就夠了,“但子女也要注意,別讓朋友圈成為父母了解你的唯一渠道,如多給父母打打電話、多帶孩子看望老人。”

浙江省社會學會會長楊建華說,越是親密關系,如子女和父母之間,越不能太依賴網絡交流,“隔空的一句問候遠不如面對面的關切,每天在微信里祝福媽媽,不如有空回家陪媽媽吃頓飯。陪伴在父母身邊,有溫度、有表情地交流,對父母來說是不可缺的,也是最需要的。”

編輯:梁霄

01 02

關鍵詞:母親 培訓班 微信 朋友圈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