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人物·生活>秀·風采秀·風采

全國政協委員茅善玉:“紫竹調”里蘊新聲

2017年02月04日 08:43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編者按:雞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上海分會場7分鐘的表演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紫竹調·家的味道》,唱出了人們對闔家團圓、幸福美滿的期盼,更為精彩的是,在紫竹調的悠揚樂聲中,520位美麗的“旗袍姐姐”款款走上舞臺,優雅自信地展示著中國美、上海美。這其中,便有身著藍白旗袍的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滬劇院院長茅善玉,不少觀眾對她在猴年春晚上的一曲滬劇《羅漢錢》選段《紫竹調·燕燕做媒》還記憶猶新。不同的表演方式,有著同樣的內涵和追求——詮釋滬劇之美……

2017滬劇交響音樂會上的茅善玉

2017滬劇交響音樂會上的茅善玉

滬劇《鄧世昌》劇照

滬劇《鄧世昌》劇照

茅善玉

茅善玉

198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我第一次演唱了滬劇《羅漢錢》中的《紫竹調·燕燕做媒》選段,30多年后,2016年春晚我又走上舞臺唱起這段滬劇經典。今年的除夕夜,春晚上海分會場,《家的味道》以紫竹調為曲,填入歌詞,使其呈現出新的韻味,相信全國很多觀眾對這段滬劇經典以及紫竹調都已耳熟能詳。

紫竹調是江南地區的民間小調,也是滬劇的一個基本曲牌。作為上海以及江浙地區的地方戲曲,滬劇有200多年的歷史。滬劇從農村來,體現的是上海人的風土人情,它是滬語的活態博物館,在滬劇劇目中可以體會各個歷史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方言。而在滬劇悠久的歷史中,也形成了一批經典劇目和人物形象,如《阿必大》里色厲內荏的雌老虎,《蘆蕩火種》里機智干練的阿慶嫂,《雷雨》里內心壓抑的繁漪……

滬劇起源于江南小調和田頭山歌,但它從來都不是一個故步自封的劇種,流行音樂、西方歌劇等等都能成為滬劇音樂的元素。具有鮮明上海地域特色的滬劇,在藝術上開放包容,既善于廣采博納,又敢于創新求變,一直和這個時代,和上海這個城市一起發展著。1月24日晚,臨近除夕,上海大劇院里熱熱鬧鬧,1600個座位和44個加座位都座無虛席。舞臺上,在60多人交響樂隊的伴奏下,上海滬劇院“七代”名家新秀同臺獻唱,喜迎新春,拉開了2017迎新春滬劇經典交響演唱會的序幕。

滬劇和交響樂能融合在一起嗎?其實,滬劇交響音樂會在2012年我們就首次舉辦過,那一次是在上海逸夫舞臺,連演三場,觀眾很轟動。滬劇音樂是與時俱進的,與交響樂的組合就是滬劇不斷創新的一種嘗試,從現場來看,觀眾的接受度很高。當時很多人跟我說,應該每年都舉辦一次,但我沒有這樣做。很多事情今天好不見得明天好,如果只看眼前利益,很可能把品牌敗壞了。我知道觀眾會喜歡、有期待,但我們要滿足觀眾的需求,不能只是簡單重復,必須有新意創意,深入調查研究,不做則已,要做就要做成品牌。

2016年9月,上海滬劇院《雷雨》、《鄧世昌》在上海大劇院接連上演,演出效果很好。這兩場戲觸動了我、啟發了我:滬劇觀眾看戲熱情高漲,隨著城市的發展,觀眾的文化消費理念也日益提高,他們愿意到大劇院這樣的環境來看戲,他們會覺得賞心悅目。而在大劇院演出,無論是舞臺效果還是影響力都會提高。在上海大劇院舉行滬劇新年交響音樂會!我腦中出現了這個充滿“自信”的想法,我們的團隊立刻投入研究和策劃。

我們在演出的核心部分———演員和唱段上下了很大功夫。演出曲目85%是幾十年來觀眾喜愛的滬劇經典唱段,滿足觀眾的需求,對個體來說,不同的唱段可能蘊含著過往的內心故事。還有15%是新唱段,以老帶新,形成既熟悉又有新意的感覺。其實新唱段也已在很多滬劇迷中流傳開來,通過這種方式,讓其不斷沉淀成熟,在時間浪潮里經受考驗,當我們箱底的東西越來越多,才能拿出更多的經典作品。演員方面,韓玉敏等觀眾們熟悉、惦念的老藝術家們重返舞臺;洪豆豆等年輕一代的滬劇演員展現青春風采,不斷成熟,2013屆滬劇班學員也首次登臺集體亮相;再加上中生代的中堅力量,上海滬劇院老中青三代聯袂登場,讓戲迷們大呼過癮,也讓人們看到了滬劇人傳承堅守的良好面貌。

在信息時代,滬劇有了更多與觀眾互動的平臺。這次新年交響音樂會我們用上海滬劇院滬劇之家微信公眾號以及文化云APP等新媒體做了很多預熱宣傳,吸引了很多年輕觀眾。并且由七彩戲曲頻道對這場近3個小時的滬劇交響演唱會進行全程同步直播,是近年來上海戲曲舞臺上的一大創舉,讓更多喜愛滬劇的戲迷能共享盛宴。

對這場演出,我心里預期觀眾應該會喜歡,但讓我沒想到的是,1600張票很快售罄,之后我們與大劇院協調的44張加票也在3天里售完。火爆的票房讓全體演員都很激動,但也多了一分緊張:絕不能辜負觀眾的期望。那幾天我忙得一塌糊涂,除了表演外,還要關心舞臺裝臺等各方面的情況,生怕自己嗓子出問題。當晚,我獨唱了滬劇《露香女》中的《繡房寄情》,與孫徐春對唱滬劇《家》選段《訣別》。站在舞臺上,看著熱情的觀眾,我心里充滿了感動,也充滿了對滬劇的愛。

我與滬劇結緣是在上世紀70年代。那時我才12歲,其實對滬劇并不熟悉,因為喜歡藝術,加上女孩子唱唱跳跳很活躍,聽說上海滬劇團辦學館招考培養演員,我就報名了。不過,我學習的初期還處于“文革”時期,很多劇種都處于低谷。在這種環境下,我似乎沒有感到滬劇的美,更不懂得其中的藝術性,所以一直談不上從心里喜歡。轉折發生在“文革”結束后,滬劇老藝術家們紛紛走上舞臺,我看到的第一出戲,是上海滬劇院老院長丁是娥老師表演的《雞毛飛上天》其中一折———教育虎榮。至今我都記得自己當時有多么震撼:滬劇怎么這么好聽,丁老師唱得怎么那么好,原來真正的滬劇是這樣的!如此有魅力!當時觀眾們都沸騰了,滿含熱淚在聽戲,唱一句拍一句,因為他們好些年沒有聽到好的滬劇了。觀眾們也讓我震撼:原來做演員是如此幸福,如此開心,這么多觀眾愛你。正是從那一刻開始,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滬劇,從此開始了自己幾十年的舞臺生涯。

1981年,剛從學館畢業的我主演了《一個明星的遭遇》,后被改變為滬劇電視劇《璇子》,一舉成名,并且在1984年獲得了第二屆戲曲梅花獎。我嘗到了成名的甜頭,嘗到了觀眾愛護的喜悅,但有時也有些小驕傲,幸虧我的老師們在我耳邊時常敲警鐘:你才19歲,你現在的成名并不代表你在藝術上的精湛,你的成功也離不開那么多的老師配合你。慢慢地,我沉淀下來。戲曲的傳承是言傳身教,師長就像父母一樣,不僅在藝術上教導你,也從思想上熏陶你,我一直認為,經過這樣培養的演員是比較正宗的。

這些年來,我在很多很多的舞臺上表演過,自然有很多難忘瞬間,其中最讓我有感觸的,是當觀眾們領略到滬劇之美時的激動和興奮,包括很多外國觀眾。1984年,當時的美國總統里根訪華到了上海,我在宴會上演唱了歌曲《太湖美》和滬劇《羅漢錢》中的紫竹調《燕燕做媒》,讓他們驚艷不已,直問“這么美妙的聲音是從哪里出來的?”滬劇和西方歌劇的唱法、發聲方法不一樣,美國客人沒想到中國上海的“歌劇”如此好聽。2006年新年,我到維也納金色大廳參加演出,再度把這曲紫竹調奉獻給歐洲觀眾。那次演出是由交響樂隊伴奏,記得排練時演唱完畢后,全體樂隊起立為我們鼓掌,這是他們第一次聽到滬劇。我很感謝觀眾的掌聲,這說明滬劇作為我們民族的戲曲,有著強烈的藝術魅力,可以受到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人們的喜愛。

對我來說,滬劇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支持著我堅守、創新。上世紀90年代,戲曲發展開始走下坡路,很多院團發展艱難,可以說要錢沒錢、要人沒人,很多同事、朋友離開了舞臺。我也搖擺過,但最終我還是堅定了信心,還是在舞臺上吧,堅守滬劇,堅守這方舞臺和觀眾。2012年,在一個“低谷”中,我成為上海滬劇院的院長。“院長”與“演員”是兩個不同的角色,對演員來說,把戲演好最重要;而做院長,在繼續舞臺表演的同時,更要肩負起滬劇發展和人才培養的責任。這份責任,我起初是并沒有自信能扛起來,滬劇院的老藝術家們跟我徹夜談心,告訴我要有責任心,給予我極大的支持。于是,我接受了挑戰,滬劇需要我們做得有很多。近年來,滬劇影響力提高,逐漸聚集了越來越多的觀眾,不斷煥發活力,這與前輩的鼓勵支持、與大家不斷努力創新分不開。

編輯:邢賀揚

1 2

關鍵詞:全國政協委員 茅善玉 紫竹調 旗袍姐姐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