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天下 天下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2016年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述評
深化群團改革被認為是政治領域又一項旨在固本謀遠的重要改革。
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對群團改革作出重大部署。針對近年來群團組織出現的“機關化、行政化、貴族化、娛樂化”傾向,黨中央下決心加大群團改革力度,圍繞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著力推進組織創新和工作創新,改革取得重大進展。
一年多來,黨中央把工青婦科僑等領域的改革放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盤子中、群團改革的大框架下進行總體設計,多次專題研究,深刻闡明這些改革的基本遵循、主要任務、實踐路徑和工作要求,深入推進全國總工會、上海市、重慶市群團改革試點,部署開展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中國科協、中國僑聯改革,在試點基礎上全面推進中央群團機關改革、地方群團改革。
2016年,國防和軍隊改革大刀闊斧、立行立改,體現出制度創新的鮮明特點。
圍繞著力解決制約國防和軍隊建設的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推進軍隊組織形態現代化。領導指揮體制改革率先展開,相繼成立陸軍領導機構、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把軍委機關由4個總部改為1廳、6部、3個委員會、5個直屬機構共15個職能部門,把7大軍區調整劃設為東部、南部、西部、北部、中部5大戰區。扎實推進軍隊規模和力量編成改革,以結構功能優化牽引規模調整。通過改革,突破了長期實行的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建立了軍委總管、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新格局,實現了軍隊組織架構的一次歷史性變革,在構建中國特色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軍事制度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全面從嚴治黨,根本要依靠制度管黨治黨,要通過不斷創新探索增強制度效力。
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這是著眼于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相結合的一個重要安排,更是針對當前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從根本上尋求解決之策的重大制度創新。
過去一年里,圍繞全面從嚴治黨,各項改革舉措全面推進,在上海先行開展試點的基礎上,繼續在北京、廣東、重慶、新疆開展規范領導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經商辦企業的行為試點;審議通過《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使黨內問責有了制度規范;印發《關于防止干部“帶病提拔”的意見》,通過制度設計從嚴管理干部、從嚴把好選人用人關;審議通過規范黨和國家領導人有關待遇等文件,以上率下,對全黨嚴格規范領導干部待遇作出示范……
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建立現代財政制度;出臺關于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激活各類資本一池春水;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開展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制度試點……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關系全局特別是涉及重大制度創新的改革抓在手中,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支撐。
一年來,全面深化改革勇于沖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突破了一些過去認為不可能突破的關口,解決了一些多年來想解決但一直沒有很好解決的問題
“改革就要對權力和利益進行調整。要引導大家正確認識和處理權力和利益問題,服從改革大局。要善于算大賬、總賬、長遠賬,不能只算地方賬、部門賬、眼前賬,更不能為了局部利益損害全局利益、為了暫時利益損害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習近平
深化改革,改到深處是利益調整。
如果說,改革初期的“帕累托改進”能使一個群體在獲益的同時不損害其他群體利益,那么到了“深水區”的改革更多的是“卡爾多改進”,改革中的利益增進和利益調整并存,“兩難”情況越來越多,很難做到皆大歡喜。
面對利益固化的“堅冰”,改革如何推進?
“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內、敢于自我革命,重點要破字當頭、迎難而上。”習近平總書記的回答斬釘截鐵。
改革要算大賬、算總賬,就必須破字當頭,有破有立。破的是一畝三分地的藩籬,動的是局部利益的奶酪,立的是全國一盤棋的大局觀;破的是只顧當下的藩籬,動的是眼前利益,立的是謀長遠、可持續的發展觀。
俗話說,撼山易、治水難。上游污染,到下游才能體現;岸上污染,到水中才能體現;左岸污染,右岸也能體現。在以往“環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九龍治水、各管一段”的分割管理體制下,河流治污是個老大難問題。
針對這一問題,基于對地方探索創新經驗的總結,中央深改組第28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護有力的河湖管理保護機制,為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提供了制度保障。
河長制由此邁出關鍵一步,既一段一長,分段負責,又以全局觀念統領,從全流域出發,統籌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系統推進河湖保護和生態環境整體改善。
衢州,錢塘源頭,浙江的生態屏障。
2016年底,衢州5個縣市區主要領導集中到任,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認河、巡河,簽訂河長履職承諾書,立下軍令狀,挑起河長擔子。在他們心中,“五水共治確保一江清水送下游”已經成了不可推卸的政治責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上,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
為破解一些地方只顧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和群眾利益等問題,中央深改組第26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建立健全條塊結合、各司其職、權責明確、保障有力、權威高效的地方環保管理體制,確保環境監測監察執法的獨立性、權威性、有效性。環保監察不再是“稻草人”。
“‘垂改’是‘底盤性’的改革,動體制、動機構、動人員。”環保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說,垂直管理目的就是要全面破除地方保護主義對環境監測執法的干預,實現對地方環境保護管理體制的根本性變革。
“數字出官,官出數據”的背后,是扭曲的政績觀。
“政績不夠,數字來湊”曾是個別地方官員從政的“秘訣”。統計造假不僅會貽誤對經濟困局對癥下藥的時機和策略,更有可能演化為破壞黨風政風、損害政府公信力的腐敗推手。
揚湯止沸,莫如釜底抽薪。防范和懲治統計造假、弄虛作假,根本出路在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中央深改組第28次會議審議通過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意見,要求遵循統計工作規律,完善統計法律法規,健全政績考核機制,健全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健全統計數據質量責任制,強化監督問責,依紀依法懲處弄虛作假。
改革有破有立,責任有依有據,權力有收有放。
中央深改組第30次會議審議通過兩項重要改革舉措:關于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資本審計監督的若干意見要求,圍繞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境外投資以及企業領導人履行經濟責任情況,做到應審盡審、有審必嚴,健全完善相關審計制度,讓制度管企業、管干部、管資本;國務院國資委以管資本為主推進職能轉變方案提出,按照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的要求,依法依規建立和完善出資人監管權力和責任清單,重點管好國有資本布局、規范國有資本運作、提高國有資本回報、維護國有資本安全。
一年來,中央深改組出臺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推動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責權一致、運轉高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開展承擔行政職能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推進政事分開;建立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從源頭上防止排除和限制市場競爭;推進鹽業體制改革,告別了有兩千多年歷史的鹽業國家壟斷;清理規范重點支出同財政收支增幅或生產總值掛鉤事項,完善重點支出保障機制;建立以綠色生態為導向的農業補貼制度,把政策目標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質量生態并重上來……
“只要符合國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落實新發展理念,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眾獲得感,就堅決地破、堅決地改。”習近平總書記說。
一年來,全面深化改革堅持系統思想,推動各項改革協同配套、整體推進、形成合力,改革政策整體效應逐步顯現
“下一步,改革縱深推進、系統集成的特點比較突出,對抓好統籌協調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明確主攻方向和重點,把握好改革進程和節奏,掌控好改革風險,加強改革協同聯動。”——習近平
全面深化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需要其他領域改革密切配合。
一年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總攬全局、著眼長遠的系統思維和戰略眼光推進改革,著力加強各項改革間的配套組合、前后呼應,促進改革由點及面、串點成線,不斷向中心目標靠攏,形成整體效應。
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國企改革事關中國經濟未來。
隨著國企改革步入深水區,要啃的都是硬骨頭,加之嚴峻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決定了這將難以一招定乾坤,需要打出一套組合拳。
過去一年里,圍繞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多項改革措施穩步推出、深入推進。中央召開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部署加強和完善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加快推動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完善中央企業功能分類考核,加快剝離國有企業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穩妥有序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電信、鐵路、民航、軍工等領域開展首批混改試點;推動鋼鐵、航運等領域國有企業兼并重組;推動電力、鹽業、石油天然氣等行業改革;完善中央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管理辦法……一系列舉措既注重問題導向又著眼制度創新,既注重厘清權限又講究有收有放,呈現相互配套、整體一盤棋推進的態勢。
編輯:薛曉鈺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 習近平 國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