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樂觀社會 樂觀社會
男子身患尿毒癥 乳腺癌妻子放棄治療為他省錢
【對策】
需從立法上、制度上
保障捐獻者的權益
河南省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辦公室主任畢學義近些年一直在推進我省的人體器官捐獻工作。
在他看來,公民正在逐步接受去世后捐獻器官的理念,而我國相應的保障機制也應逐步健全,“比如對捐獻者尊重、對其家屬優撫”。目前,我省的器官捐獻者,可以把名字刻在河南福壽園紅十字紀念苑內,每年清明節會舉行悼念活動,家庭條件困難的捐獻者,還可以申請經濟困難救助。
這幾年,我省捐獻器官的人數增長非常明顯,由最初的幾十例、一百多例,到現在一年已經可以達到之前多年的總和。
不過畢學義認為,對捐獻人權益的維護,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力度,“比如,能否實現減免捐獻者喪葬費用、子女入學學費減免等。”
這些舉措,還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協調配合,也需要用立法的形式進一步保障。
河南省人大代表董廣安說,要給予捐獻者家人心理慰藉,在全社會形成對自愿捐獻器官者的敬重,讓大家形成一種共識:生前奉獻,身后捐獻,大愛無疆,世人敬仰。
“能否通過充分調研先出臺地方相關規定,比如:器官捐獻者免除喪葬費,公墓里留下一席之地,專門集中供奉他們的骨灰和墓碑,逐步形成‘捐獻器官,搶救他人,延續生命,彰顯文明’的社會風尚。 ”
她說,在全社會形成一種文明、奉獻、高尚的精神認知,還需要社會共同的呼吁、倡導。
【現象】
器官捐獻協調工作相對好做了
王秋紅是鄭大一附院的器官捐獻協調員。2011年底,省紅十字會開始設立“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作為一名協調員,最重要的是發現潛在的、符合條件的捐獻者,征得捐獻者或其家屬的同意,讓器官順利捐獻。
王秋紅明顯感覺到,現在的捐獻協調工作確實比過去好做了一些。
“過去,一提到器官捐獻,有的家屬一言不合就上前打罵。”王秋紅說,親人剛剛去世,很多人沉浸在悲痛中。但現在,隨著宣傳力度的加大和觀念的進步,很少再有一提到器官捐獻就暴跳如雷的,大部分家屬態度很緩和,即便是不同意,也是一句溫和有禮貌的“我們暫時不考慮”。
由于器官捐獻需要家屬的同意,有時候一兩個家屬不同意,或者受其他親戚的觀念影響,最終影響到家屬決定的也非常多。“有些最初同意后來又不同意的,這些我們都很理解。”
但很多時候是讓她非常感動的。比如85后武警袁明貴,比如上蔡縣11歲的小智博,他們的家人很快就同意了器官捐獻。進行器官移植前,全體醫護人員對著捐獻者的遺體深深鞠躬。
編輯:梁霄
關鍵詞:捐獻 器官 移植 乳腺癌 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