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藝術品金融如何實現“良幣驅逐劣幣”
藝術品金融要持續發展,需要在創新和規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一方面需要依靠監管和機制建設,一方面也需要依靠新的技術手段。
“從最初宣傳的‘穩賺不賠’到實際投資‘一買就跌’。”投資品“郵幣卡”又一次走上風口浪尖。
近期有媒體報道,有一些投資者反映,在多家網絡平臺上出現的投資品“郵幣卡”,在短短幾個月甚至幾天的時間里讓他們損失慘重。
一位廣東的投資人投入56萬元,虧損約47萬元;一位黑龍江的投資人投資14萬元,虧損只剩下近兩萬元。今年8月,一名來自山東的投資人5天內就虧損了約48萬元。據了解受害投資人大多喜歡炒股,因此在網絡上被陌生人介紹拉入QQ炒股交流群,此后又被介紹開戶炒郵幣卡。
郵幣卡是郵票、紀念幣、電話卡的合稱,常常被郵幣卡愛好者作為收藏品或者儲值資產。
近兩年來,全國很多地方交易平臺以文化金融創新的名義,把名目繁多的郵幣卡作為掛牌交易的標的,招攬投資者。2015年以后,“瘋狂的郵幣卡”在各地就像雨后春筍般迅速冒出。目前,全國各地能夠出具地方政府批文、被默許經營的郵幣卡交易平臺已達一百多家。
此后,郵幣卡虛擬電子交易風險也慢慢開始暴露,逐漸升溫的藝術品P2P平臺也越來越具爭議。
2016年12月17日,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冬季峰會——藝術品金融研討會暨全球藝術與金融報告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社科院產業金融研究基地主任、中國文化金融藍皮書主編楊濤在主題為《藝術品金融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的演講中說,藝術品金融要實現“良幣驅逐劣幣”才能得到健康發展。
中國文化金融50人論壇秘書長、中國文化金融藍皮書主編金巍在主題為《藝術品金融需要在規范和創新中找到平衡點》的演講中說,藝術品金融要持續發展,需要在創新和規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一方面需要依靠監管和機制建設,一方面也需要依靠新的技術手段,而區塊鏈技術平臺能夠為這一平衡提供新的支撐。
市場降溫與金融創新
中國的藝術品金融市場從2003年下半年開始快速發展至今,2009年到2011年是市場的高潮期,是市場發展直線上升的3年。從2003年到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拍賣交易量由幾十億元快速上升到上千億元。
2011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2108億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藝術品市場,在全球市場份額占比超過30%。
2011年以后,市場開始大幅回調。藝術品拍賣市場以斷崖式的態勢降溫。
今年3月,由文化經濟學者克萊爾·麥克安德魯(Clare McAndrew)創建的調研機構藝術經濟(Arts Economics)出具的2016年度TEFAF藝術市場報告顯示,全球藝術品市場在2015年總銷售額下跌,中國市場則經歷了大跌,銷售額暴跌23%至118億美元(約合768億元人民幣),由此中國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排名從2014年的第二位滑落到了第三位。
然而,與此同時,藝術金融創新仍層出不窮。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趙力認為,在藝術和金融結合的方向上,中國是最活躍的,且想象力極豐富。因為愿意實踐也勇于實踐,所以藝術品金融發展也快。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品金融研究所副所長黃雋教授曾在今年3月舉辦的關于“藝術品金融市場和藝術品金融學科發展”的研討會上表示,基于中國目前的發展階段,人們對財富管理的渴望,百姓對精神文化的需求,目前中國的藝術品金融市場創新非常活躍,種類和規模比較大,但是因為整體發展時間很短,所以仍在探索階段,還需要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仍需要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的反思和調整。
在12月17日的峰會上,德勤亞太區投資管理領導合伙人秦誼主持發布了德勤藝術與金融報告(2016)中文版(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在全球發布已經持續5年。今年,為引薦先進的國際經驗,德勤首次將2016年藝術與金融報告翻譯成中文。
據了解,此份藝術金融報告通過調查位于歐洲的53家私人銀行及位于美國的14個家族辦公室,及對藝術金融市場的重要利益相關者,包括300多位藝術專業人員及著名的藝術品收藏家進行的問卷調查,并結合現當代藝術市場(如蘇富比和佳士得)的拍賣數據分析,對藝術金融市場的發展現狀及未來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作了分析。
秦誼介紹,報告首次估計出全球藝術品基金行業的資產規模,其中匯總涵蓋了歐洲、美國及中國等重要藝術品交易市場的基金投資規模等重要數據。
報告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78%的財富管理人相信,藝術品與收藏品應該納入財富管理服務,而這個數據在2014年僅為55%。
今年,72%的藝術品收藏家表示處于熱愛而購買藝術品作為投資,僅有6%的收藏家僅僅處于投資的目的而購買藝術品。73%的受訪財富管理人表示,其客戶希望將藝術品和其他收藏品資產納入財務報告,從而綜合地看待他們的整體財富,這個數據比2014年的58%有所提升。
政府監管與市場自律
據了解,今年的報告較此前增加了關于“藝術品市場的監管問題”部分,關于藝術品市場的監管問題爭議與日俱增。
報告顯示,對藝術品市場聲譽的最大威脅,來自“操縱價格和其他反競爭行為”。而關于監管的方式,根據德勤的調查,大部分受訪者傾向于藝術品市場的自律而多于政府監管。
楊濤在峰會上說,之所以在政策層和許多老百姓(47.230, 0.46, 0.98%)心目中,某些藝術品金融被“妖魔化”,就是因為前幾年出現了大量“劣幣”,或者是各種“飲鴆止渴”的所謂創新。有些其實是打著藝術品金融的幌子,干著掩耳盜鈴的事情,如洗錢和利益輸送。這些都在給藝術品金融市場帶來毀滅性的影響,難以消除“壞孩子”形象。
楊濤認為,要改變這種現象,需要我們對藝術品金融有更深刻、更科學的理解和認識,包括深入研究和借鑒國際經驗教訓,不僅是沉迷于本土“創新”游戲。
“藝術品金融作為一個獨特領域,藝術品金融化固然是獨有特性,但金融與資本市場如何服務于藝術品產業發展也不容忽視。從金融工具和資本市場角度,金融如何服務于藝術品生產和消費領域,能夠促進其良性發展。這是金融在藝術品市場的角色問題,是金融如何服務于產業發展的問題,是金融由虛轉實的問題。”金巍說。
楊濤認為:“推動健康的藝術品金融文化的發展,帶來的可能是合理的財富管理與保值增值,支持金融改善社會,理性的藝術品消費,而不是宣揚靠藝術品及其金融炒作來獲取暴利,或者進行灰黑色金融活動。”
楊濤認為,藝術品行業分為標準化和非標準化兩大類,前者如可以大眾化生產的藝術品,后者則是各類有收藏價值的藝術品。
“要改變藝術品金融被妖魔化的現象,還要政策與監管需要有所應對,尤其是對于非標準化藝術品的金融化的問題,有的甚至疊加上互聯網金融,變得更加復雜。”楊濤說。
金巍說:“我國藝術品市場發展幾十年,藝術金融創新也層出不窮,但是很多創新也帶來了問題,比如藝術品份額化、藝術品信托等,而郵幣卡交易一直都游走在鋒刃邊緣,經常見血封喉。今年是互聯網金融的整治年,今后很長一段時間,金融創新都是敏感詞,這對很多藝術品金融的互聯網平臺也是警示。”
“所以,藝術品金融要持續發展,需要在創新和規范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在這個方面,我們一方面需要依靠監管和機制建設,一方面也需要依靠新的技術手段。我們在研究區塊鏈技術時,認為區塊鏈能為這個平衡點提供技術平臺支撐。”金巍建議。
■資料鏈接
區塊鏈技術: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底層技術,它可以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的機制(技術方案),它并不是一款具體的產品。其基本思想是:通過建立一組互聯網上的公共賬本,由網絡中所有的用戶共同在賬本上記賬與核賬,來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而之所以名字叫做“區塊”鏈,顧名思義,是因為區塊鏈存儲數據的結構是由網絡上一個個“存儲區塊”組成一根鏈條,每個區塊中包含了一定時間內網絡中全部的信息交流數據。隨著時間推移,這條鏈會不斷增長。
編輯:陳佳
關鍵詞:藝術品金融 如何實現 “良幣驅逐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