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養老新實踐:讓“老去”更有尊嚴
“雪后初晴,早餐紫薯卷、云吞……”11月24日,住在天津市北辰區愛馨瑞景園老年公寓的張惠秋大娘在早飯后開始寫日記,直到社區服務站的醫生來查房。醫生給大娘和老伴量了血壓、體溫,詢問了身體情況,又囑咐了兩句才離開。“養老院就在家門口,孩子們說來就能來,醫生上門服務,家里人都放心。”張大娘說。
今年7月起,天津市北辰區嘗試多種形式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將醫療資源與社區養老機構有機結合,有效解決專業護理人員短缺、專業化服務水平低的問題。
養老院牽手社區醫院,醫療服務送上門
北辰區衛計委的資料顯示:全區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8.06萬,占總人口的12.05%。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快,困擾老年人的養老和就醫難題日益突出,特別是失能、半失能老人迫切需要科學便捷的護理服務。
愛馨瑞景園老年公寓的數字印證了這一說法,這家養老院現有156名老人,90%是半失能老年人和失能老年病人。
張惠秋今年76歲,患有甲亢和心臟病,生活勉強能自理,但要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就力不從心了。去年底,經人推薦,老兩口搬進老年公寓。
“離家近,生活、娛樂設施挺全,樓下還有一畝多菜園。最難得的是,醫療服務站就在養老院里,醫生上門服務。”張大娘說,現在不僅看病拿藥不用出門,老伴做針灸理療也方便了。
2015年,愛馨瑞景園老年公寓和北辰區瑞景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成協議,建立醫療養老聯合體。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派出4名醫生、2名護士成立愛馨衛生服務站,為養老院的老人提供醫療巡診、健康管理、保健咨詢、預約轉診、急診急救、中醫養生保健等服務。
“醫療服務站為每位老人建立健康檔案,醫生24小時值班,每天派醫生為他們做慢性病理療。”愛馨瑞景園老年公寓負責人周靜介紹說。
龐志剛大爺中風后行動不便,在家里請一個護工一個月要6000元,現在和老伴搬進養老院,兩人每月一共不到6000元。“吃得好,護工服務周到,醫生隨叫隨到,看病拿藥都能走醫保。我倆把房子租出去了,就在這兒養老。”
社區衛生院提供托老服務,“最后一程”很溫暖
北辰區大張莊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三樓,火鶴花開得正艷。這里一半是病房,另一半是惠頤托老所。
“我們為有托老需求的患者制定了有針對性的理療計劃,輔助康復鍛煉,此外與專業護工公司合作,保證24小時一對一陪伴。”醫養結合病房主任張貴龍說,目前托老所有83個養老床位,每個床位每月5200元,包括一日三餐和床位費用。“性價比挺合適,床位供不應求。”
記者在托老所看到,這里室內分為護理區和病床區,裝有緊急情況呼叫器、氧氣裝置、獨立衛生間、中央空調、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在營養室,有專業營養師根據老人身體情況安排配方營養餐。
“托老所與北辰醫院、北辰中醫院、市胸科醫院形成醫聯體服務模式,在發生緊急情況時,能夠在20分鐘內對病人病情制定出處理方案。”醫生蘇雅說。
11月12日,肺癌晚期的劉錫寬老人在這里走完了人生最后一程。老人去世后,家屬特意打來電話致謝。“我們希望以全面的照護、優質的服務,讓老人有尊嚴地生活。”張貴龍說。
據北辰區衛計委有關負責人介紹,預計到2019年底,北辰區將初步建成覆蓋城鄉的醫養結合服務網絡,基本能夠滿足老年人多樣化、不同層次的健康養老服務需求。
南開大學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認為,養老保障、醫療保障和長期照料是養老服務保障制度三大分支,讓居民在生命的最后階段有穩定而且安全的就醫養老環境,是政府的責任,也是分級養老和精準養老的需要。醫養結合不等于“養老院+醫院”,而應該像北辰區這樣,將醫養資源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進行有效整合,無論是醫療機構派出分支機構進駐養老院,還是醫療機構延伸和加強養老服務,都有助于打破部門壁壘、打通醫療養老服務的“最后一米”。
編輯:趙彥
關鍵詞:養老 養老院 社區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