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深·觀察深·觀察
返鄉創新首先要觀念革新
對創業創新者,無論在鄉下還是在城市,首先需要轉變觀念,在思維方式上跳出已有套路與模式。視野開闊了,站位高遠了,才可能先人一步或半步找到方向,才可能從技術上、方法上、路徑上找到與眾不同的通道。當然,無改變則無創新,對管理部門和管理者同樣具有針對性。這就要求管理部門與管理者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摒棄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想法與做法
現在,返鄉創業創新熱情正在涌動。隨著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返鄉下鄉人員創業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意見》的出臺,一些在城里積累了一定實力的務工人員,開始籌劃春節返鄉后自己干起來。不過,創業創新的心氣有了,但怎樣創業尤其是怎樣創新,很多人還比較迷茫。
筆者采訪過一位年輕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他曾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同齡人回鄉創業,租地搞規模化經營。出乎意料的是,許多農戶不愿意租地給他。情急之下,他改變思路,搞代耕代管,農戶不必出租土地,他替農戶種地,從整地到收割直至銷售,這些事都交給他,收益高低全是農戶的,他只按畝收代耕費就行。沒想到,這一方式很接地氣,雙方各得其所,加上村里鄉里都支持他試點新的規模化經營模式,這一模式由此推廣起來,他的收益也水漲船高。
這位理事長的經歷說明一個道理,即思路一變天地寬。如果他固守必須租地的模式,就可能遇到更大困難,這種困難對很多創業創新者而言是難以逾越甚至是致命的,不少創業創新者就倒在了出發的坎兒上。幸運的是,他根據形勢和條件變化及時改變了想法,也得到了有創新想法的干部的支持。他后來總結說,無論創業還是創新,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無改變則無創新。
無改變則無創新,這話對當前創業創新很有現實性。對創業創新者,無論在鄉下還是在城市,這種改變首先是觀念的改變。創業創新,最想做的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優。要達到這種境界,需要在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上跳出已有套路與模式。視野開闊了,站位高遠了,才可能先人一步或半步找到方向,才可能從技術上、方法上、路徑上找到與眾不同的先行通道。那位理事長如此,現在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把常規趕集搬到網上的起家模式,同樣如此。
無改變則無創新,對管理部門和管理者具有更強的針對性。創業創新,本質上屬于新生事物,對管理部門來說具有一定的未知性和挑戰性。如果管理者的思維方式和管理手段局限在已有招數上,或者以不變應萬變,許多創新將胎死腹中、難以為繼。尤其在我國這樣一個經濟體量大、許多經濟成果已經達到過去難以想象程度的社會,更容易讓管理者產生惰性,對創新失去應有的敏感。試想,如果那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的創新經營受到村里鄉里的阻撓,就很難有后來的代耕模式出現。
可喜的是,支持創業創新的思維方式與社會氛圍正在形成。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有了今天人人得益的便捷快遞、滴滴打車、支付寶等過去難以想象的各種新的市場業態健康成長,也才有了農村各種新的經營方式出現。不過,從更普遍的狀況與要求來看,當前創業創新還需要更多管理部門與管理者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擺脫部門利益甚至個人利益的束縛,摒棄對創業創新“玻璃門”“穿小鞋”“下馬威”等與時代格格不入的想法與做法。
這種擔憂并不是空穴來風。筆者就采訪過一些曾經回鄉創業但最終選擇放棄的“能人”,他們有著共同遭遇,那就是,稍有打點不到就會遭遇管理部門“上門服務”,從此一步為難、步步為難。可見,創新首先需要改變觀念。但是,觀念革新,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其實很難。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創新 創業 改變 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