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最終她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第一課,是要學會編劇,之后才是導演與表演。久而久之,她發現自己喜歡上編劇這個行當,愛折騰的性格一直沒變。
在創作《你是我的眼》時,為了寫出城中村的生活質感,她到深圳體驗生活,訂了一家離城中村不遠的酒店,只要沒事就在城中村中閑逛、吃飯,跟不同職業的人聊天。
“這些在創作初期,都必須活在創作者的心里。女人抱怨自己的老公孩子,男人抱怨錢難賺,都希望買房,都希望衣錦還鄉,我也是他們其中一個人。”她說。
2013年,她在創作《你是我的眼》時,遇到了西部某地一男孩意外燙傷,家長在網上進行求助。張瀚予四處托朋友,把孩子轉院到西安的醫院并全額資助。孩子救活了,這家人卻跪在那位全額資助人的面前,哭著喊著要拿回發票,回家再通過新農合報銷一遍。
“聽到了這件事,我嚎啕大哭,覺得做好事太心涼了,一旦善良被釋放出去了,之后的事情就由不得自己掌握了。”張瀚予把自己的經歷,改寫到了劇本中,《你是我的眼》的主人公做好事被訛之后,采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來償還,這一段讓人有點哭笑不得。
她始終認為,無論是訛人者還是被訛者,都是立體的,社會中始終充滿著具體的悲傷。在電視劇中,她并不想用教科書式的回答,告訴觀眾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結果,只要初心善良,主人公一定能得到意外的結果,這是她創作的價值觀。
最近,正在播出的《嘿,孩子》講述一位老人,希望三個孩子能延續香火。觀念的分歧,導致代際之間對生孩子這件事的沖突,集中爆發。故事背景在北京,其中失獨家庭、丁克家庭和隱婚家庭,與傳統觀念的糾葛,表達了這一代年輕人的困惑。
張瀚予看來,很多年輕人在“要什么樣的生活”與“承擔什么樣的責任”之間搖擺不定,這正成為她創作的靈感源。她在寫年輕人的困頓,也在訴說她自己的糾結:“生活在大城市,欲望越來越多,很難讓一個蓬勃向上的年輕人,在尚未得到時就放棄欲望。到底要什么樣,實在太讓人糾結了,這是大部分年輕人遇到的問題。”
張瀚予認為, “年輕人應該有夢想,夢想的小名叫折騰,字‘不安分’,想要改變生活就要折騰,折騰了才能實現夢想。你我都是在其中,還在折騰的路上。”她說。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