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王非對孫云曉的觀點非常認同。她的身邊就有這樣的正面典型。她閨蜜的先生,在一家央企總部工作,非常繁忙,工作日加班到晚上九十點、周末全天加班都是常事。可只要一有時間,閨蜜的先生就會陪8歲的兒子打籃球、下圍棋,還會親自下廚給家人做一頓可口的飯菜。“關鍵是愿不愿意,只要愿意,怎么都能抽出時間精力。好多父親并不是忙得沒時間,只是自己沒有長大,不想承擔責任”。
在孫云曉看來,關不關心孩子,并不在于你是不是天天陪著孩子,陪伴的質量比數量更重要。他舉了一個真實的例子。在青島講課的時候,孫云曉遇到一位女經理,女經理告訴他,自己的父親在青海工作幾十年,與她相距幾千里之遙,但她覺得父親是最了解她、最愛她、最關心她的人。從她上小學起,爸爸就鼓勵她給自己寫信,收到信后會幫她改掉錯別字和病句,再在信的背面給她回信。從小到大,父親一共給她寫過2000多封信。現在,她一直保存著這些信,她和父親的心,也因為這些信一直貼得很近。
“這說明,不管你有多忙,不管你在天涯海角,只要心里想著孩子,盡力跟孩子溝通交流,哪怕你陪伴的時間少,孩子依然能夠感受到你的愛,你就是個好父親。”孫云曉說。
77. 2%受訪者認為讓父親從育兒中獲得成就感能讓父教回歸
父愛的缺失,孩子會最敏銳地感受到。北京的王先生在街道工作,兒子上小學四年級。平時兒子纏著他時,他總告訴兒子自己的工作非常瑣碎繁雜,沒時間。結果有一天,他剛一進門,兒子就特興奮地跟他說:“爸爸,咱們物業在招聘,你到那里去吧,離家近還能經常陪我!”為了讓爸爸多陪陪自己,兒子竟然開始操心給他換工作,這讓王先生哭笑不得。
如何才能讓缺失的父教重新回歸家庭?調查發現,受訪者認為最有效的方式是多鼓勵父親,讓他們從育兒中獲得成就感,有77.2%的受訪者選擇了該項;勇于放手,給父親創造親子機會也是不錯的思路,獲得57.9%受訪者的認同。
從事金融工作的林峰家有一個7歲的女兒,平時因為工作繁忙,他很少過問女兒的事情。有一次,妻子因為女兒不好好練琴大聲呵斥了女兒,他忍不住當著女兒的面批評妻子的教育方式有問題。沒想到女兒一面哭著,一面大聲沖他嚷嚷:“你管什么閑事兒啊!”
編輯:梁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