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聲·政情>觀察 觀察
拿什么拯救你 一“號”難求
“蒙圈”的中老年患者:
“學了幾次還是搞不懂”
在北京多家三甲醫院掛號現場記者發現,由于行動不便、接受新事物能力差等原因,一些中老年患者不會操作“高大上”的自助掛號系統,依然傾向傳統窗口現場掛號。老年患者黃友忠向記者嘮叨:“我記性、聽力都不行,‘自助掛號’‘微信掛號’‘銀行卡綁定’這些玩意兒學了幾次還是搞不懂,特焦慮、急死人?!?/p>
記者在暗訪時還發現,有的患者不知醫院有除窗口排隊以外的新掛號途徑,有的不清楚掛哪個科室,還有的干脆被眼花繚亂的掛號方式整“蒙圈”(暈)了……
“當前大型三甲醫院就診患者中,中老年患者占比高達60%至70%。”北京市醫管局副局長呂一平直言,“一些大爺大媽去醫院看病時只帶醫保卡和零錢,不帶手機和銀行卡,因此對移動端掛號,其一沒工具,其二接受有困難,反倒覺得窗口掛號更踏實?!?/p>
記者調研發現,由于醫院導醫標識不清、卡片設置混亂,面對眼花繚亂的掛號新方式,不止中老年人,就連一些年輕人也不知所措:有的患者每到一家醫院就得辦新卡,各醫院不通用,以致兜里揣著一疊卡片;有的醫院沒有新掛號方式流程標識,導醫人員或在服務臺、或在掛號處、或在醫院外,患者很難找。
于魯明坦陳,“各自為政”讓各醫院成為信息孤島,掛號系統與流程難以統一,“外地患者一輩子可能只來北京看一次病,不能讓他們沒快樂感、沒方便感,只有麻煩、難題”。
北京市醫管局在市屬醫院正陸續推行增設專供老年和殘疾患者的綜合服務窗口及自助機具、患者子女手機綁定微信院外掛號等“幫老助殘”六項舉措。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介紹,為實現精準掛號,該院正開發就醫導航系統和輔助分診系統,既能通過病征提供掛號指導,也能通過疾病名稱選擇??茠焯枴1本┛谇会t院院長白玉興說,牙科劃分很細,該院已出資設立免費初篩診室,確保患者與??漆t生有效對接。
掛號“供給側”:
“京醫通”卡背后的N個“婆婆”
“京醫通”卡雖在微信環節實現了移動端掛號,但在配套的自助終端掛號機取號、繳費等技術環節,讓患者遇到了不小麻煩。
記者近期在同仁醫院自助掛號機嘗試預約鼻過敏科室專家號,屏幕顯示:剩余號1個,60元。但一旁的志愿者說,切忌點擊“預約”,“這個專家號在‘京醫通’不能預約,扣錢還不出號?!庇浾邌柶湓?,被告知副主任醫師以上的專家,只能到4樓科室排隊掛號。
北京市醫管局各級干部在暗訪中還發現:患者首次開通“京醫通”時,在自助機不能完成與醫??ń壎?,仍需到窗口排隊關聯,否則無法報銷;“京醫通”卡在市屬22家三甲醫院間信息不共享,患者每到一家醫院須重新排隊關聯后方可使用;京外患者預存費用需多次排隊、退款時間長。
自助“京醫通”卡竟淪為“半自助”甚至“不自助”。究其原因,系其背后牽扯衛生、社保、銀行等多個“婆婆”間復雜的行政關系所致。
“‘京醫通’卡和醫??ǚ謱傩l生、社保兩個系統,沒有交叉、不能共享;另外,‘京醫通’卡由銀行開發,院方和患者是使用端,醫管局無法對卡片進行技術改造升級。”北京市醫管局多位負責人無奈地表示。
其實,“京醫通”卡與醫保卡網絡對接尚存諸多技術瓶頸:“帶寬是否允許?”“安全性能否保障?”“國內各大銀行能否開辟銀聯窗口對接各種繳費卡片?”
不少三甲醫院負責人認為,“京醫通”為患者提供了便利,但各醫院在“互聯網+”的制度設計中并未整齊劃一,以共享掛號、共享資源為目標的“京醫通”需要形成真正意義上的互通,患者在使用時才會得心應手。于魯明說,解決這些問題并非易事,必須打破部門壁壘,協調更高層級處理。
“先把北京市屬三甲醫院打造成信息共享互通的連鎖店,之后再探索推廣到其他三級醫院、二級醫院、社區醫院,以滿足患者多元化需求?!庇隰斆髡f,這實質是一次醫療領域的供給側改革。
(本版稿件由記者周寧、盧國強、張淼淼、李德欣、孫蕾、賈娜、李亞紅采寫)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掛號 醫院 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