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沸點 沸點
百貨業最大關店潮調查:實體店關店不完全因電商
其次是體驗化,這里更多指的是優質餐飲。緊鄰百盛太陽宮店的愛琴海購物中心,中午飯點時分各層滾梯上站的都是掛著胸牌的白領,他們都是直奔5樓美食中心的,那里有大大小小十幾家餐館,還有大排檔,既適合商業宴請、朋友聚會,也適合個人解決工作餐問題。業內人士分析,這些用餐人群也是商超的潛在客戶。
本版文/本報記者 趙新培
觀察
商場爭不過電商并非因價格不同
從電商出現以來,也就是幾年時間,很多著名的大型購物中心從大眾的視野中漸漸淡出。隨著一個個昔日里人如潮涌的購物中心或關閉,或轉手,讓業界人士在擔憂:實體商業的未來在哪里?零售業的嚴冬真的到來了嗎?
就此北青報記者采訪了一位社會學專家。這位專家認為,現在整個世界經濟大環境惡劣,國內也總有人在說經濟下滑,實體經濟增長率下降。“但是我每次回家,家門口總有一些快遞車,來來往往非常繁忙,看上去社會的購買力非常旺盛”。
零售業分析專家則指出,如果整個社會的整體購買力沒有出大問題,而許多過去被證明經營能力很強的大型超市比如北苑華堂,還有大型的購物中心比如太平洋百貨,反而卻紛紛關門轉行,就說明社會的消費活動方式在變,消費活動觀念也在變。
事實上,自從互聯網逐漸成為人類的主要交流渠道,人類的生存方式、思維方式和以此為基礎的一系列固有的生活方式都在發生改變。
就在不太遙遠的過去,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一點的人,下班以后就會到街上逛逛。男士逛電器、攝影店,女士逛逛時裝店,看看化妝品、奢侈品店,不一定非要買什么,主要是一種心情。走在富麗堂皇的高檔購物中心的長廊里,聞著高檔購物中心特有的那種氣味,買一些小點心,或是坐下來喝一杯咖啡,曾經是很多白領階層共有的休閑生活方式。
但是互聯網時代把人類帶進了一個虛擬或半虛擬社會,人們可以不走出家門,在家里就與朋友聊天見面,不用出門,在家里就能看到外邊的世界,甚至外邊根本就沒有的世界。于是人類的趨群性就被去除了。更多的人選擇待在家里而不是去商場買東西。
但是就此就說實體商業沒有前途了,大型購物中心的嚴冬到了,似乎有點言過其實。
理解了人們為什么不熱衷于逛店之后,我們就明白,商場競爭不過電商并不完全是因為同一商品成本不同,價格不同。那么實體商業的未來在哪里也就清楚了。首先是改變原來簡單的經營方式,其次是向互聯網無法提供的服務性轉型。
國外的大型購物中心定位就是以娛樂休閑為主,四面八方的公交車都以購物中心為終點,購物中心里有孩子玩的地方、學習的地方、運動中心、影院、各種餐廳和短時間休息的地方,很多家庭都是在中心里度過整個周末的。他們實際上是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生活休閑環境來吸引顧客。除此以外就是發展更多的非飲食服務行業,比如很多購物中心都配備球迷酒吧、博彩中心和其他休閑服務業。因為無論如何在家里是享受不到這些服務的。
編輯:秦云
關鍵詞:百貨業最大關店潮 實體店關店 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