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誰在你腦中放置了“橡皮擦”
編者按:每年9月21日,是“世界老年性癡呆病日”。有業界專家將老年性癡呆形象地比喻為老人腦海中的橡皮擦,它不斷擦去人們腦海中的各種記憶,并且越是新近發生的事情就越容易被擦除,最后連友情和親情都不受控制地在患者腦海中消失。這種消失,不是一種生理現象,而是由于患者腦功能障礙而誘發的疾病,在醫學上,其還有一個專屬的名字叫做阿爾茨海默病。這種疾病,幾乎不能從根本上逆轉其發病的軌跡,但可以控制、延緩其發病進程。
很多人看過這樣一則公益廣告:兒子和父親同在一個餐桌上吃飯,最后餐盤里還剩下兩個餃子,父親直接從盤子里抓起來裝進了口袋里。兒子一臉錯愕,連叫著“爸”想要阻止,結果老人家說“我兒子最愛吃這個了”。這則廣告讓無數作為兒女的人為之動容,其實廣告中的這位老人就是一位老年性癡呆病患者。
老年性癡呆病
發病“元兇”尚未找到
在上述公益廣告的末尾,還有一行擲地有聲的文字———“他忘記了一切,但從未忘記愛你。”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醫師張菁認為,這則廣告除傳遞了父愛,也描述了老年性癡呆病患者的一個典型特征:忘記了曾經熟悉的人和事。
雖然是公益廣告,故事內容卻并非電視臺的刻意編排,類似的故事在我們身邊比比皆是。作為神經內科醫生,張菁所接診的此類患者也數不勝數,84歲的退休干部王大爺就是其中一例。
王大爺是因為記憶力下降合并性情變化而被家人送診的。據其家屬介紹,王大爺早年有留學經歷,精通幾國外語,原本是文質彬彬的一個人。可在送診前的一段時間,老人家經常跟家人一言不合就指著鼻子罵人;早上孫子剛來過,中午就開始埋怨孫子長時間不來看他;原本很愛干凈的他衣服上灑上菜湯也不介意了……綜合這些特征,家里人意識到——老人家可能是病了。
“的確,老人家病了,是典型的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性癡呆病。”張菁告訴王大爺的家屬。雖然已經做好了思想準備,但當醫生的診斷結論明確時,王大爺的家屬表示還是很難接受,也很納悶博學多識的老人家為什么好端端地就“癡呆”了。這種納悶,也是很多老年性癡呆病患者家屬的共同感受。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目前醫學界還不能科學明確地解釋人們的疑問,因為還未找到阿爾茨海默病的真正‘元兇’。但可以明確的是,年齡是該病發病的高危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類的平均壽命增加,以及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該病的發病人群也越來越龐大。”張菁告訴記者。
關于發病率,國際阿爾茨海默病協會2015年的報告則提供了更驚人的數據:全球范圍內每3秒鐘就會新增加1例癡呆病患者;每15位65歲以上的老人中,就會有1例癡呆病患者;65歲-85歲的老人中,年齡每增加5歲,罹患癡呆病的風險就增加一倍;到2050年,全球患有癡呆的人數將從目前的4680萬人增加至1.315億人。
“老年性癡呆病是一種嚴重的致殘性疾病,早期的診斷和干預尤為重要。”張菁著重向記者強調。但由于我國社會、家庭對該病的認知度不夠,再加上專業醫師的欠缺,雖然老年性癡呆呈現出越來越高發的態勢,但其早期診斷和干預率并不高。
老年性癡呆病的知曉率、就診率、治療率都還較低
“我患有阿爾茨海默病。”在歐美影片中,我們不止一次聽到過這樣的臺詞。作為專科醫生,每次聽到這樣的臺詞,張菁都會別有感觸。因為,患者對自身疾病的坦然認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個社會對該疾病的了解程度。而提高老年性癡呆病的社會認知度和治療率,是每一位專科醫生的愿望。
張菁表示,任何一種疾病,只有提高了其社會關注度和認知度,才能夠在更大范圍和更好程度上做好防控和治療。“我國是世界上老年性癡呆病患者最多的國家,保守估計目前患病人群超過了千萬人。但其知曉率、就診率、治療率都還比較低。而因為診療率低,其表現出來的社會危害也越來越大。”
在很多人的固有思維里,人年紀大了,出現記憶力下降或者糊涂都是正常現象。對此,張菁表示:“隨著人們的年紀增長,上述癥狀的確幾乎會在每個年邁的人身上都會出現。但人類的正常衰老和腦功能障礙而導致的癡呆根本不是一回事。”
這是因為,正常人記憶力下降或者糊涂之后,一般經過提醒還會再想起來,一般不會嚴重地影響到日常生活。但癡呆患者則不同,其腦海中被擦除的記憶永遠不能再被復寫。并且,癡呆病患者首先被擦除的記憶是新近發生的人和事,然后才是更長遠的記憶。更可怕的是,這只橡皮擦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樣,一旦擦除工作開始,就不會停止,直至讓患者的大腦記憶最終一片空白。此時患者和家人的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干擾,患者嚴重到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臥床。
“也就是說,老年性癡呆病一旦發病,就幾乎是不可逆轉的。如果在發病初期沒有得到及時干預,疾病的發病進程就可能加速,患者會從開始的‘健忘’發展成交流困難,進而最終喪失生活能力等。而一旦進展到嚴重程度,對家庭和社會而言,都是沉重的負擔。比如,我們經常看到該類疾病患者戶外走失的尋人啟事,這其實是很讓人痛心的。”張菁說。
老年性癡呆患者有典型的發病癥狀
雖然老年性癡呆病的發病進程幾乎不能逆轉,但不代表醫學界對此無能為力。實際上,只要診療得當,完全可以控制和延緩該病的發病進程。
事實上,只要家人有心,要識別老年性癡呆病并不困難。結合臨床經驗和業界共識,張菁描述了老年性癡呆病患者的臨床表現,其可以綜合為“ABC”三大典型癥狀—————
“A”指的是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英文Activityofdailyliving,簡寫ADL),包括基本生活能力(吃、穿、行、個人衛生、大小便)和應用基本生活工具的能力(洗衣、做飯、花錢、應用電話和遙控器等)降低或喪失;“B”指的是精神行為異常(Behavioralandpsychologicalsymptomsofdementia,簡寫BPSD),包括妄想、猜疑、幻覺、淡漠、焦慮、抑郁等;“C”則指認知功能(Cognition)障礙,包括記憶力減退,定向障礙(時間、地點、人物)、語言障礙、執行功能和計算力下降等。
患者可能出現上述癥狀的一種或者幾種,家人一旦發現患者出現以上的改變,就應及時就診,請醫生協助診斷,以控制患者的疾病進程。前面我們提到患者王大爺,在就診診斷明確給予治療之后,現在病情就相對穩定了下來。
對于健康人,張菁也給出了一些預防老年性癡呆病的建議。
“首先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這其實是預防所有疾病的黃金定律。比如飲食方式提倡地中海飲食:多食用水果、蔬菜、豆類、谷類;攝入橄欖油之類的非飽和脂肪酸;吃少量的乳類產品、肉類、雞鴨以及適量多的魚類;用餐時喝點葡萄酒等。有相關研究發現,地中海式飲食可明顯降低老年性癡呆病患者的發病風險和死亡風險。其次,要多參加體育鍛煉活動,如各種球類、游泳和下棋等。第三,保持良好的退休后社交也很重要。”
不過張菁也特別提醒,對老年性癡呆病患者不應過度照顧,這會造成患者僅有生存能力的喪失。“因為該類型患者學習新技能的能力下降,只有不斷地刺激強化其已經熟悉的生活技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
編輯:趙彥
關鍵詞:老年性癡呆病 世界老年性癡呆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