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醫院信用評級”更須防落入“競價”陷阱
醫院信用評級如何避免落入“競價評級”的陷阱,防止信用評級與實力混同,只有具備了這些前提的醫院信用評級,才真正有助于良性競爭機制的形成
據新華社報道,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近日宣布,將建立非公立醫療機構社會信用評價與服務能力星級評審制度,以推動行業自律,規范行業信用行為。國家衛生計生委醫管中心處長張濤表示,建立信用評價和服務能力評審制度,有利于加強對失信機構的懲戒力度,打擊虛假廣告和騙醫行為。
有道是“無信不立”,人如此,醫療機構當然也不例外。某種程度上,對于患者而言,相比醫療機構的醫術,信用恐怕更加茲事體大。當哪家醫院更有信用,不再只有民間的口耳相傳,而將有正式的信用評級,自然值得期待。
盡管這一評級機制,僅覆蓋非公立醫院,并不完整,同時也不意味著公立醫院就有完美的信用記錄,但相比公立醫院,有著更大經營壓力的非公立醫院,存在更大的信用風險,醫托、違規醫療等現象更普遍,也是不爭的事實。由非公立醫院先吃信用評級這只螃蟹,盡管覆蓋面有限,但終究聊勝于無。
事實上,正如商家之間需要比拼“商譽”。醫院盡管與商家不同,但在形成良性競爭與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為公眾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上,倒是不妨善用商業領域中行之有效的措施與機制。
以信用評級為例,不同的評級,必然會影響到公眾看病時對于醫院的選擇。當信用評級高的醫院有望獲得更多的患者資源,其實相當于建立了“獎優罰劣”的激勵機制。無論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患者,還是爭取更優惠的醫保和政策資源,醫院其實都應當有改善服務,提升信用的動力。從這個意義上說,非公立醫院信用評級,即便不會直接影響醫院的營業資質,但對于患者就醫的指引,由此而形成醫院之間良性競爭機制,都值得期待。
不過,假如是相對公平且充分競爭的市場,當然不難通過信用評級而形成良性競爭機制,但對于一個非充分競爭,而是有著更多政策影響力的市場,信用評級究竟如何評,卻還需審慎評估。
首先,醫院信用究竟由誰來評,雖然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已取得信用評價的國家資質,但由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來評級,是否公允合理,仍需打個問號。這一協會究竟有著怎樣的身份,其資金來源如何,也更需追問。假如協會本身的資金就來自非公立醫療機構,信用評級究竟是評出來的,還是價高者得,恐怕就更需要打上個問號。現實中,一些機構評級成為變相的評級產業,并非秘密。醫療機構的信用評級,首先應當避免成為百度“競價排名”的評級版。
此外,信用評級不應與實力評級混同。尤其是放在當下醫療資源分配存在極大不平衡的情形下,那些匯聚了更多醫療資源的大型醫院,的確存在天然優勢,大醫院在信用評級上占盡先機,也就不難預期。如果更多基于醫院實力的信用評級,會否導致新的不公,并加劇醫療資源分配的失衡,也絕非杞人憂天。
基于此,醫院信用評級,當然值得嘗試,但醫院信用評級究竟由誰來評,如何避免落入“競價評級”的陷阱,防止信用評級與實力混同,只有具備了這些前提的醫院信用評級,才真正有助于良性競爭機制的形成。
□武潔(醫生)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醫院信用評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