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最政協 最政協
大項目開啟大格局
武漢市政協助推重大項目規劃和建設發展記
武漢是一座有著良好工業發展“血脈”的城市:張之洞時期,武漢是亞洲現代工業中心;新中國建立之初,武漢是國家重要工業基地。如今的武漢,更是坐擁得天獨厚的創新發展條件: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空間有空間,要人才有人才,要交通便利有交通便利。
這些發展優勢,已經吸引了80萬噸乙烯、通用、聯想、華星光電等一大批“金鳳凰”落戶武漢,重大項目在武漢的投資布局業已具備規模。
深度參與重大項目發展的十年
“武漢要興市,當前遇到的最關鍵問題是經濟結構調整。政協圍繞中心履職,就是要找準著力點,幫助解決重大項目建設中的問題。”6月17日,武漢市政協主席胡曙光帶領主席會議成員視察重大產業項目建設時著重強調,要把圍繞重大項目建設獻計出力,作為服務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切入點。
工業布局并非一朝一夕,武漢早在10年前就開始推動重大項目發展。2006年,武漢市在“十一五”規劃中就提出實施開放先導、工業強市、科教興市的發展戰略。10年來,在一批重大項目的有力支撐下,武漢每年趕超一個城市,去年的GDP在15個副省級市中僅次于廣州、深圳。
對武漢市政協來說,過去的10年也是緊扣中心工作,深度參與重大項目發展的10年。也是在2006年,武漢市政協謀劃組織了首次主席會議成員視察全市重大項目建設,并提出把“項目興市”作為武漢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的支撐。10年來,市政協堅持每年組織視察重大項目建設,委員們也年年建新言出新招,提出“堅持戰略導向和規模支持原則搞好項目安排和儲備”、“推進‘工業倍增計劃’”、”實施‘經濟升級版’”等意見建議,建議的落地,不僅直接助推重大項目的發展,也為營造全社會的關注提供了良好氛圍。
在履職成效和機制上延伸
“黨委、政府處于經濟主戰場,任務重壓力大,對于一些思考性、分析性、調研性的問題和需要集合各種力量的問題,特別是解決各種矛盾的協調工作,政協有力量、有條件、有能力去做,更要勇于擔當。”在一場歷經10年之久的重大項目發展的持久戰里,武漢市政協主席胡曙光顯然有著更清醒的思考,卻不僅停留在思考上。如今,視察全市重大項目這一履職形式不僅在武漢市政協得以延續,更在履職成效和機制上得到延伸。
10年的履職探索,探出了一條頗具規律性的操作程序。在市政協主席會議成員視察之前,市政協著手進行“三儲備”——學習項目建設的文件規定儲備政策,不說“外行話”;聽取項目進展匯報儲備市情,不做“睜眼瞎”;開展項目建設調研廣泛聽取意見儲備問題和建議,不人云亦云。視察中,市政協始終注重“三交流”———與市政府領導深入交流項目建設的思路與對策;與項目管理協調部門深入交流項目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和建議;與項目企業員工深入交流項目推進的困難、障礙和解決辦法。視察后,政協不忘“三跟蹤”———跟蹤督查市政協反饋的意見建議采納落實情況;跟蹤調研尋找項目建設中的頑固性約束性問題應對之策;跟蹤評議企業反映集中的“門好進、臉好看、事不辦”等問題。
履職工作機制的規范,為履職活動提供了顯而易見的成效。6月17日,由主席會議成員組成的視察組在武漢東湖高新區智能制造園區實地察看了武漢天馬G6項目、華星光電第六代LTPS顯示面板生產線項目等重點項目后,視察組提出要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和社會可共享的研發平臺,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推武漢科教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通過典型企業研發和智能制造示范作用,將華星光電等企業智能制造的模式推廣到傳統產業、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升級和工業換代等系列建議。圍繞重大項目建設獻策出力,成為委員們服務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直接切入點。
編輯:薛鑫
關鍵詞:武漢市政協 重大項目規劃和建設 履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