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黨派·聲音>統戰理論 統戰理論

追 隨

民主黨派為什么選擇跟共產黨走

2016年06月28日 13:56 | 作者:陳延武 | 來源:團結報
分享到: 

1941年,以一部分共產黨員、國民黨民主派和在國民黨政府中擔任較高級幕僚職務的進步人士組成的中國民主革命同盟(簡稱“小民革”)成立,鋒芒直指國民黨一黨專政和蔣介石的獨裁統治。

1941年3月,在共產黨的支持和幫助下,以部分國民參政員于1939年11月成立的“統一建國同志會”為基礎,由中國青年黨、國家社會黨(后改稱民主社會黨)、中華民族解放行動委員會(后改稱中國農工民主黨)、中華職業教育社、鄉村建設協會的成員及其他人士聯合組織的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上清寺“特園”秘密成立。1942年,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加入,中國民主政團同盟遂成為集合“三黨三派”的政治黨派。1944年9月,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在重慶召開全國代表會議,決定將名稱改為“中國民主同盟”。此外,在重慶成立的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和九三學社也是在共產黨南方局的幫助和支持下得以成立的。

1946年4月,在組建“中國國民黨民主促進會”時,何香凝明確表示:“要搞就必須與共產黨合作,如再搞分裂,我就不干了”。

宋慶齡說:“國民黨滅亡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們背叛了人民,共產黨的勝利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他們屬于人民和人民在一起。”民主黨派普遍萌生了對國民黨的失望,認識到共產黨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和最可依賴的朋友,只有跟著共產黨走才有光明前景。

民主黨派與共產黨找到了追尋民主的共同交匯點,一道反對國民黨獨裁專制,為爭取民主自由斗爭。他們中許多人與共產黨人聯系親密,關鍵時刻發揮“扳道岔”作用;他們中許多人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危難時刻起著“警世鐘”影響。在民主革命時期,民盟先后犧牲的烈士有90人,農工民主黨也有100多人,新中國的誕生有他們的貢獻,五星紅旗上有他們的血跡。

1939年9月,民主黨派以國民參政會為合法、公開的政治舞臺,與共產黨攜手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旨在要求結束一黨專政的第一次民主憲政運動,在社會上產生了強大的政治影響。但國民黨出爾反爾、無疾而終。1943年9月,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發生根本性好轉,但國統區政治、經濟、軍事全面潰爛。國民黨政府為蒙蔽國際視聽,緩和國內危機,再次打出“憲政”旗號,擺出“即行憲政”的騙局。民主黨派與共產黨又聯合發起了第二次民主憲政運動,遏制了國民黨的反共獨裁政策, 維護了統一戰線內部的團結,為戰后人民民主運動的開展奠定了基礎。從1946年到1947年5月,民主黨派支持和參加矛頭指向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的運動,加速了國民黨反動統治的崩潰,成為這個時期國統區民主運動的重要力量。1945年7月,六位參政員訪問延安,黃炎培頗有感觸認為“延安五日中間所看到的,當然是距離我理想相當近的。”共產黨的“前途希望是無限的。”民主黨派拒絕參加偽國大,拒絕投入國民黨懷抱,穩穩地站在共產黨和人民一邊。

1948年5月5日,民主黨派響應中共中央“五一口號”,紛紛表示“愿在中共領導下,獻其綿薄,貫徹始終,以冀中國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獨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國之早日實現。”當時淮海戰役尚未結束,中國何去何從仍處于決戰階段,這確是不容易的。民主黨派的政治思想與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思想終于匯流,這是民主黨派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編輯:秦云

關鍵詞:民主黨派 共產黨 國民黨 陳延武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