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爭鳴 爭鳴

以培訓之名行圈錢之實,凸顯監管乏力

2016年06月24日 15:59 | 作者:王群 | 來源:工人日報
分享到: 

據新華社報道,近期,我國多地接連發生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涉嫌欺詐案。在北京、河北、上海等地,萬余家長受“存學費、送超長免費課時、返本金”等廣告誘惑,遭遇數億元教育投資因老板跑路可能血本無歸的悲劇。日前,教育部印發通知,要求各地整治教育領域特別是社會教育機構非法集資亂象。

以培訓之名行圈錢之實,這種嚴重“誤人子弟”的欺詐行為令人憤慨,更迫使我們反思:這些對外宣稱具有崇高教育追求的培訓機構是如何一步步實現非法集資營利甚至和傳銷扯上關系?這些培訓機構卷款而逃的案例為何屢禁不止?

u=4033273751,572938676&fm=11&gp=0

近年來,在考試熱、出國潮等情勢助推之下,公眾對于教育培訓的剛性需求愈加旺盛,形成強勁消費力量。社會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潛力和巨大商機讓資本市場趨之若鶩,形形色色諸如“超常特訓班”“高分培訓班”“思維開拓班”等培訓機構讓人眼花繚亂。而急速擴大的市場背后,實則潛伏著混亂無序的管理現狀,很多消費者對魚龍混雜、良莠不齊的培訓機構和名目,難辨優劣、虛實。

事實上,除了預付學費模式頗有爭議之外,師資力量難以保證、無照經營現象普遍、虛假廣告泛濫、消費者受騙后維權難等都是這一行業多年來難以根除的頑疾。其中,有兩個環節至關重要。

首先,在市場準入和源頭審批上,由于當前辦學資質的許可門檻較高,一些教育培訓機構在注冊之初便打起了“擦邊球”,它們大多通過較為容易實現的工商注冊來獲取營業執照,化身成為開展教育咨詢業務的公司,但實際卻“掛羊頭賣狗肉”超范圍從事教育培訓的辦學活動。這類教育培訓機構往往擁有尷尬的雙重身份——“既是學校又是企業”。更讓人擔憂的是,出于利益驅動,一大批辦學資格不健全甚至沒有任何證照的“黑校”和作坊式培訓機構還處于野蠻生長之中。上海的一戶家庭曾經全家總動員“蹲守”一周才為孩子拿到“思維訓練班”的報名資格,卻發現該教培機構其實是“黑校”,并沒有辦學資質。

其次,市場準入之后的后續監管同樣不容樂觀。當前我國民辦教育培訓機構的主管部門包括教育、民政、工商、財政等多個部門,但“九龍治水”并不意味著監管的有效實施,更多時候整個行業維持著“實際無人管理”的態勢。而一旦出現糾紛,各部門之間扯皮推諉、監管缺位的現象便不可避免。

根除這些亂象,需要各方合力,重拳整治,健全社會教育培訓行業的市場準入和淘汰機制,加強對機構辦學資質的審批及風險管控,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具體實施細則,明確規范收費邊界和培訓分類,同時加強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相關主管部門之間應強化分工與合作,明確各自的監管職責和范圍,清除監管盲區,引導整個行業朝著理性、健康方向發展。(王群)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社會教育 培訓機構 圈錢 詐騙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