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廣州登革熱首個本地病例比去年晚兩個月出現
廣州報告今年兩例登革熱本地感染病例
昨天下午,廣州市疾控中心有關負責人向媒體通報:6月10日和12日,廣州分別報告今年首例和第二例確診的登革熱本地感染病例,發生時間較去年晚2個月。而近期監測顯示,廣州蚊媒密度持續處于較高水平,易發生蚊媒傳播傳染病。為此,廣州市衛計委提醒廣大市民:雨季來臨,蚊子增多,請大家行動起來,清積水、滅蚊蟲,預防登革熱。
文/廣州日報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穗衛計宣
廣州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部部長李鐵鋼透露,今年以來廣州市已報告發現21例登革熱輸入病例(納入廣州統計的有13例),此次首兩例本地病例的確診,表明廣州已出現本地登革熱傳播疫情。
據李鐵鋼介紹,經調查,6月10日和12日出現今年首兩例廣州本地登革熱感染病例,均非重癥病例。據悉,這兩個本地病例感染的都屬于1型登革熱病毒。兩位患者均因高熱去看病,醫生在常規排查時發現的。其中一名患者在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另一名在家隔離,接受隨訪跟蹤治療。這兩例患者共同活動地方均在越秀區六榕街,出現的空間距離比較近,而且基本是同期發病,所以傾向于認為是同源暴露(感染)的可能性大一點。目前兩個病例基本上都過了傳染期。
李鐵鋼指出,六榕街處于廣州市的老城區,人口比較密,樓宇分布也較復雜,前期監測發現該處蚊媒密度確實相對比較活躍。上周(6月6日到12日)監測結果顯示,越秀六榕街未達到蚊媒防控要求水平,仍存在低度傳播風險。
去年起加大蚊媒密度監測 施行每周通報一次
去年廣州首個登革熱本地感染病例在4月份就出現了,相比之下,今年全市的首個本地感染病例最近才出現,比去年晚了2個月,這是否意味著今年廣州的登革熱疫情趨緩?對此,李鐵鋼說,從目前的情況仍難判斷廣州今年的登革熱疫情是否趨緩還是嚴峻,但從國際上來看,特別是東南亞等地,目前登革熱的報告病例還是比較多。廣州市疾控中心也一直對此進行持續關注和風險評估。
夏季是廣州蚊媒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廣東省和廣州市的監測結果均顯示,目前白紋伊蚊進入繁殖的高峰期,易發生蚊媒傳播傳染病。
為了遏制登革熱、寨卡、黃熱病等蚊媒傳染病的流行,近年來廣州市已經出臺了詳細的控制手段和措施。據介紹,依照2014年印發的《廣州市蚊媒密度分級響應工作指引(試行)》,蚊媒密度分為四級,從低到高依次為0級(無風險)、一級(低度風險)、二級(中度風險)和三級(高度風險),由各區疾控中心匯總各街鎮監測數據,經市疾控中心確認密度分級,每月5日前在市疾控中心網站發布;根據通報的蚊媒密度分級數據,市、區政府及街道辦(鎮政府)和有關單位采取相應的蚊媒控制行動,直至疾控中心評估降到無風險水平才能解除風險警戒。廣州每年蚊媒監測一般在4月份開始啟動,從去年起加大了監測和通報力度,施行了每周監測通報一次。
對于蚊媒傳染病,只要將蚊媒密度降低到一定的安全水平,都可以把風險控制在較低的水平。除了政府部門在大環境中組織殺滅成蚊、清除不潔積水之外,預防蚊媒傳染病更需要家庭和個人積極配合,搞好家中和居住地周圍的環境衛生。
廣州市衛計委昨天通報登革熱媒介白紋伊蚊密度監測情況,介紹6月6日到12日全市共74個監測點開展登革熱傳播媒介白紋伊蚊監測情況。
低度風險17個22.97%
低度傳播風險蚊媒密度監測點
越秀區六榕街
越秀區越秀公園
海珠區江南中街
海珠區素社街
荔灣區沖口街
白云區陳田花園
白云區托斯卡納小區
花都區新雅街
花都區獅嶺鎮
花都區炭步鎮
番禺區大龍鎮
番禺區鐘村鎮
番禺區省中醫院大學城分院
南沙區欖核鎮
南沙區天后宮
增城市石灘鎮
增城市新塘鎮
達到蚊媒防控要求水平32個43.24%
廣州市衛計委提醒:
雨季來臨,蚊子增多,請大家行動起來,清積水、滅蚊蟲、預防登革熱:
1. 建議居家安裝紗門、紗窗,睡覺使用蚊帳;
2. 清除室內外各種積水容器,花盆托盤不積水,種養的水生植物至少每5天要換水沖洗一次;
3. 戶外活動時,穿淺色長袖長褲;
4. 適當使用驅蚊劑和殺蟲劑滅蚊;
5. 出現發熱、皮疹等不適癥狀及時就醫,早發現、早治療,以免傳染。
中度及以上風險25個33.79%
高度傳播風險蚊媒密度監測點
越秀區黃花崗街
越秀區中科院工地
荔灣區西村街
天河區冼村街
白云區黃石街
番禺區中心湖公園
番禺區小谷圍街道辦事處
中度傳播風險蚊媒密度監測點
越秀區黃花崗公園
越秀區先烈中81號大院
越秀區市八醫院東風院區
海珠區琶洲街
海珠區南華西街
荔灣區茶滘街
荔灣區增埗公園和增埗綠道
白云區景泰街
白云區永平街
白云區依云小鎮(小區)
花都區新華街
番禺區小谷圍街
南沙區南沙街
南沙區黃閣鎮
從化區城郊街
增城市永寧街
增城市中新鎮
增城市增江鎮
編輯:趙彥
關鍵詞:登革熱 預防登革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