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印度神廟大火:“無證操作”何以成常態(tài)
4月10日凌晨3時30分,印度喀拉拉邦沿海城鎮(zhèn)神廟發(fā)生大火,截至目前,媒體報道至少有110人死亡,另有390人受傷。
時逢印度教新年,當地正舉行通宵慶典,普亭閣寺神廟供奉的是印度教三大主神中“香火最盛”的毗濕奴神,素有在這一天燃放煙花的習慣,且當地民眾往往扶老攜幼、全家出動。不料此次發(fā)生意外,未燃盡的煙花墜地,引燃堆放一邊待燃放的煙花,結果觸發(fā)爆炸、大火,變生不測加上現場人多擁堵,造成如此慘痛的后果,實屬偶然中的必然。
盡管印度聯邦和喀拉拉邦政府、內政部(廳)等表示“震驚”并下令嚴肅徹查,但正如部分分析家所言,事故原因并不復雜也不罕見。喀拉拉邦內政廳長拉梅什就說,因神廟燃放煙花慶祝傳統節(jié)日這一“每年都會去做”的傳統、慣例,而造成的“喜劇變悲劇”屢有發(fā)生,只是以往多不似此番這樣嚴重。
印度并非沒有燃放煙花爆竹的管制條例,在喀拉拉邦,公共場合燃放煙花爆竹要向警方報備并獲得許可。但此次事故后警方和寺廟方均承認,4月9日晚至10日凌晨的煙花燃放活動,并未獲得許可。而事實上,這種“無證操作”在現實中是常態(tài),按部就班地先領到證再燃放反倒是特例。
奧妙就在于,相關涉事方都將相關規(guī)定當作一項“可以去做”而非“必須去做”的硬性規(guī)定,平時就睜只眼閉只眼,大過節(jié)的更是領張“點頭票”便能過關。在此思維下,不論當事人或監(jiān)管機構,都對隱患視若無睹,導致悲劇發(fā)生。若相關法律、制度碰到“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等現實問題就輕易松懈,防患于未然的預防性措施動輒因“漠視傳統”無法落實,“墨菲定律”就可能上演。
印度是文明古國,在許多領域都有傲人傳統,但也不同程度存在重人情輕規(guī)范的問題,在諸如“風俗傳統”面前,容易將本應繃緊的“規(guī)范之弦”放松,而且“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甚至久而久之,人們會習慣性地將“彈性”當成常態(tài),而將“公事公辦”當作咄咄怪事,許多漏洞、隱患往往就在這不經意中悄然伏下。
印度國內類似的寺廟、慶典樂極生悲事例幾乎年年發(fā)生。有人多發(fā)生踩踏的(2013年“10·13”馬德拉邦達蒂亞縣拉坦加神廟前橋梁上發(fā)生踩踏,115人死亡),有基礎設施損壞的(2014年“8·25”馬德拉邦色德納縣奇特拉科奧特“神山”朝圣時山路繩索護欄因擁擠而繃斷,10人死亡),甚至有鼠患導致失火的。但萬變不離其宗,法律、規(guī)范和制度在“人情”、“傳統文化”和“民俗習慣”面前綿軟無力,是最大的隱患和教訓。
□陳在田(學者)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印度神廟大 “無證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