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人妻中文字幕久久,男女猛烈无遮掩视频免费,在线看免费无码av天堂,色97久久久综合影院

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不要讓非遺失傳一語成讖

2016年04月01日 13:41 | 作者:路中林 | 來源:南方日報
分享到: 

3月30日,在文化部第一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巡視員馬盛德表示,從今年開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補助提高至2萬元。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指經國務院文化行政部門認定,承擔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傳承保護責任,具有公認的代表性、權威性和影響力的傳承人。國家撥付的補助并非“生活費”,而是用以開展傳承活動的專項經費。雖然經費較2011年的1萬元翻了一倍,但如果考慮到傳承活動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內容,這筆補助經費就分外緊張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補助經費每隔幾年便上調一次,既反映出國家的重視,也從側面表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面臨的挑戰正日趨嚴峻。

非物質文化遺產種類相當豐富,主要分為“民間文學”“雜技與競技”“民間美術”“傳統手工技藝”和“傳統醫藥”等類別。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今天的困境,一言以蔽之,是由于它們逐漸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和市場。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轉變,特別是娛樂和消費習慣的變化,民間美術和民間工藝等傳統藝術品的受眾越來越小,這雖然是市場淘汰機制在起作用,不過,倘若坐視民間技藝中凝結的民族智慧就此流失,那么我們的損失可能就太大。不少人認為,傳統工藝的失勢與傳承人推崇“口耳相傳”的傳授方式有關,甚至引用“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俚語作為佐證。殊不知,師傅和弟子之間殘酷的競爭關系,正是市場空間逐漸萎縮的反映。重新發現和開辟市場是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最有效方式,各種保護和開發措施最終都將以此為旨歸。

捕捉市場最新動向,讓傳統手工藝走出陰霾、重獲生機的例子有很多。如東莞有名的高埗“矮仔腸”,始創于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以外形“短而粗”、風味獨特而聞名,不過,在現代工業生產的廉價肉腸沖擊下,矮仔腸銷路一度陷入危局。但高埗“矮仔腸”第四代傳承人呂襯嬋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抓住現代人的消費偏好,在臘腸中添加有機綠茶、果醬等“綠色”佐料,并積極采用現代商業營銷模式進行推廣,特別是在東莞文博會上的亮相,吸引了大批消費者。高埗“矮仔腸”涅槃重生,此種模式卻未必普遍適用,如同泥人、竹雕、紙燈、雜技等,它們的傳統表現手法正是其獨特魅力所在,因時而變非但不能促其重生,反而可能加速其消亡。既然“傳統”與“資本”兩相結合存在困難,不少地方政府和傳承人只能退而求其次,即主要通過政府補助的形式。一方面在傳承人健在的前提下,以視頻等手段保存影像,供后人研究,另一方面開展各類“研培計劃”。如今年2月文化部印發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計劃(2016-2020)》,要求遴選50-60所高校和20-30所創意企業,實現2萬人規模的培訓任務,為老手藝人找繼承人,搶救文化。

保護和搶救非物質文化遺產,其艱難與緊迫超乎我們想象。絕大多數傳承人都已年屆半百,而資料的整理更頗費時日,難以速成。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8月1986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已有250位去世,這意味著,也許在我們全未覺察之際,某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就可能永遠消失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恐將失傳并非空穴來風,若不加大保護力度、加快搶救步伐,難免一語成讖。(路中林)


編輯:劉文俊

關鍵詞:非遺失傳 非物質遺產保護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