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北京市遺體捐獻已達2097例
上周六,北京紅十字會、北京解剖學會在長青園公墓舉行追思會,北京各醫療單位代表、醫學院師生及志愿者600余人與遺體志愿捐獻者家屬們齊聚“生命”紀念碑前,共同悼念這些為人類健康事業無私奉獻的捐獻者。本報記者 孫戉攝
“從你們身上,我們認識了第一根神經,切開了第一條動脈,熟悉了第一個臟器……是你們讓我們了解了愛與責任,更懂得了生命的意義。”上周六,長青園骨灰林里的“生命”紀念碑前,舉行了一場特殊的追思會。一群身著白大褂的醫學院師生,手持黃白相間的雛菊,默默肅立,深情緬懷遺體捐獻者。
清晨,涼風習習。長青園里高聳的“生命”紀念碑前,卻早早就站滿了前來悼念的人群,人們扶老攜幼,挽手相攜。墓碑群上,鐫刻著2096個平凡又偉大的名字。他們身份不同,職業各異,卻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大體老師——這是醫學界對全體遺體捐贈者至高無上的尊稱。
按照捐獻年份的不同,每個墓碑上都記錄著遺體捐獻者的名字。正是由于這些遺體捐獻者,才使得更多人的生命得以延續。
80多歲閆奶奶,每年都來紀念碑悼念已故的兩位至親。老人至今還清楚地記得當年市政府在電臺中發布北京市接受志愿者捐獻遺體工作的廣播,2005年閆奶奶的大兒子找到了北京市紅十字會進行了遺體捐獻報名登記。老人說,包括她自己,一家5口都是捐獻志愿者。
劉女士的母親在2014年年底捐獻了遺體。這次,劉女士和弟弟妹妹一起來看看老母親,“母親生前告訴我們想捐獻遺體,做兒女的就幫她把這件事情做好。”如今,兒女們的念想兒只有母親的一縷頭發。劉女士輕輕撫摸著墓碑上母親的名字,“以前我們對遺體捐獻不了解,但自從母親做了這個選擇以后,我們一家人都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現在我父親也說想簽捐獻書……”
上午10時整,家屬、醫學院師生代表等向紀念碑敬獻了花籃和鮮花,并向逝者默哀致敬。
“我們不知道他們的生卒年月、過往經歷,甚至不知道他們的姓名,卻將永遠感念他們在醫學之路上的引領。”紀念碑前,來自北京協和醫學院的學生王詩蕊手持花束,動情地說,“今后,我會好好珍惜每一次實踐的機會,盡我所能去救死扶傷。”
儀式尾聲,所有在場的人再次向“生命”紀念碑深深三鞠躬,以表達對遺體捐獻者的崇高敬意:“無言的大體老師”,你們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生命”的豐碑上。生命追思,永遠銘記!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9908人報名志愿捐獻遺體,其中10729人辦理了公證,2097人實現了遺體捐獻(尚有一名捐獻者名字沒刻上墓碑)。
“醫學教育離不開人體標本,正是有了這些遺體捐獻者的無私奉獻,才能培養出醫術精湛的大夫。”北京解剖學會常務理事孟慶鳴教授表示,僅2015年一年,全市三個“志愿捐獻遺體登記接受站”,就接收了235具捐獻的遺體,有效緩解了北京地區醫學教育和研究中人體解剖學標本過于緊張的狀況,為首都醫學教育和科學研究的可持續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記者 劉歡)
編輯:趙彥
關鍵詞:北京市遺體捐獻 已達209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