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6全國兩會專題報道>本網特稿 本網特稿
政協委員談提振經濟發展信心:風景這邊獨好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謝靚)3月1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舉行記者會,主題是“政協委員談提振經濟發展信心”。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原董事長傅成玉,全國政協常委、億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大連軟件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蔭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中國泛海控股集團董事長盧志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億利資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彪,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回答了記者提問。
徐冠巨: 生產性服務業是一片藍海
“今天趁記者會的機會,我在這里特別呼吁,我們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和支持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記者會上,徐冠巨委員認為,生產性服務業是一片待開發的藍海。
生產性服務業是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是我國未來經濟的增長極,但我國的生產型服務業還相對滯后。徐冠巨舉了幾個數據:“西方發達國家服務業占到GDP的70%,生產性服務業又占服務業的70%。在我國,生產性服務業統計數字的國家標準剛剛建立,我查了很多資料,估計生產性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大概在15%左右。這樣的數據與我國作為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很不匹配。”
“如果我們國家的生產性服務業提升10個百分點,就有12萬億的增長空間,由此可以帶來2500萬人的就業”,徐冠巨說。
會上,徐冠巨還舉了一個物流的例子來說明生產性服務業對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性。他說,目前物流業是一個明顯的短板,特別是占75%運力的公路物流。雖然我國已建設了450萬公里的公路網,但是因為沒有形成系統,人和鐵路、公路和水運、公路和航空就做不到互聯互通,這樣效率就低了,企業供應鏈管理水平上不去,大多數企業做不到零庫存管理。
“我們遍布在全國的那么多倉儲基地都是信息孤島,物流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例高達30%至40%,而這個數據在西方發達國家只有10%至15%”,徐冠巨表示,企業很大一部分利潤是被物流吃掉了,它直接影響到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徐冠巨希望通過生產性服務業的全面發展來重塑中國制造業的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這將牽引和支撐中國邁向制造業強國。
盧志強:中國經濟不會陷入通縮
怎樣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這是此次全國“兩會”上的熱點問題。盧志強委員認為,當前中國經濟是“三多”:市場變化多、困難多、機會多。如何看待中國經濟,關鍵是站在什么角度,以什么心態去看待,“如果你充滿信心,那你看到的更多是機會,相反你看到的更多是困難。”盧志強認為,中國的經濟不會存在“硬著陸”,也不會陷入通縮。
在盧志強看來,中國2013年、2014年、2015年三年GDP增速分別是7.7%,7.3%和6.9%,這是一個緩慢下降的過程,不是大起大落的過程,當然就不是“硬著陸”。至于通縮,通常經濟學采取的是CPI作為觀察的變量,CPI漲幅持續6個月不超過1%,通常解釋為通縮。但2015年我國CPI基本上穩定在1%至2%,今年1月份CPI大約是1.8%,2月份CPI大約是2.3%,加上M2的增幅一直在12%以上,GDP在7%左右,這些指標綜合起來看,得不出我國進入實質性通縮的結論。但盧志強也表示,現在通縮的壓力在增大。
盧志強認為,中國市場經濟的特征與西方完全市場化的市場經濟的特征有著本質差別。我們出現的經濟矛盾是階段性的,西方的市場經濟是周期性矛盾。從整體上看,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是好的,尤其中國市場未來發展空間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這為中國企業轉型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間。而且,中國經濟發展的目標方向非常清晰,中國的體制優勢也不容忽視。當前“十三五”規劃綱要給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中國企業的未來提供了巨大的發展機遇。盧志強說:“站在一個企業家的角度來講,我個人對中國的經濟未來是充滿信心的。”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兩會 政協委員 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記者會 提振經濟發展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