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協·協商>建議 建議
政協委員建議打通城鄉人口雙向流動的“最后一里路”
讓農村成為未來就業的廣闊天地
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2016年工作時提出“鼓勵以創業帶動就業,加強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扶持”。
“2012年,日本曾專門出臺政策對到農村工作的年輕人給予補貼,一人一年150萬日元。”對“三農”問題也做了深入思考的梁保華委員建議,我國也可以采用這種政策,讓農村引進更多的人才。
周國富委員呼應:“我們的就業率,不能光是城鎮就業,也要講農村就業。讓城市里有資源的人,到農村去!”梁保華委員還建議,應將大學生村官也納入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當中,但如何提升擴寬大學生村官的發展空間,是國家應當從政策層面認真研究的一個嚴肅課題。
“要堅持多予少取的方針,給農民的實惠和好處不要變。”梁保華建議,從政策上確保對“三農”的支持和投入只增不減,進一步完善農村農產品的價格補償機制,同時加大農業科技的投入,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
“農村復興”除了要復興農村文化外,還要有繁榮的經濟做為支撐,而繁榮農村經濟首要的是知識青年的流動。王東林委員認為,中國農村的知識階層,過去主要來自退休還鄉、解甲歸田的官員和不曾出仕的鄉村秀才等讀書人階層。而當代農村人口完全是單向流通,只有流出沒有流入。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現行政策多有限制,出去的“不思歸”或者“無所歸”,以致“黃鶴一去不復返,故鄉空余老屋居”。
為此,王東林建議政府盡快調整政策,既要鼓勵農村才俊、青年學生回鄉創業,也要鼓勵廣大城市業者根據自愿原則到農村定居創業,參與鄉村管理和文化教育等,以便繁榮農村經濟,守望農村文化。
“這里面,首要的是重新審視和適度調整農村土地政策,實現小農經濟向現代農業全面轉型。”王東林說。
來自中共界別的委員童世平建議,大城市要舍得將優質資源分離出去,國家要集中物力財力解決城市周邊農村教育資源的提升問題,使城鄉教育資源分配均衡化,讓這部分群眾安心留在當地。他說,除了教育,公共衛生、交通、金融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也需要進一步配套完善。
王正福委員建議:“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要在定向培養上下功夫,加上合適的工資報酬,并加強對已有農村醫療衛生隊伍的定期培訓。”
梁保華委員提出:“還要加大農村軟件建設治理和人才支持力度。加大金融發展方面的支持力度,發展適合農村發展特點的新型農村金融組織。積極引導商業銀行為農村服務,探索建立利潤補貼的考核信用機制,對‘三農’貸款實施單獨的統計考核和制定。鼓勵商業銀行支持農村,加快發展中小城市縣域經濟,讓更多農民就近城鎮化。”
編輯:孫莉姍
關鍵詞:兩會 政協委員 城鄉人口雙向流動 農業